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我們也是「第一家庭」(吳榮昌老師)


父親教學認真,在校時,除了不時垂詢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也常邀她們來家中餐敘,視之如自己子女。這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情誼,是父親最感榮幸與欣慰的。

   我們家算不算是另類的「第一家庭」?

說到我們家與北一女結緣要追溯到民國47年。那時,父親吳榮昌先生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同中學,雖才自師大數學系畢業三年,但怎麼看都不像是「菜鳥」。由於在校成績優異,人還沒畢業,「事業」已騰達;大二起,就在當時的數學系管公度主任引介下,接過不少家教;受教者不乏政教名人的子弟,包括劉季洪教授(政大第二任校長)的公子,及時任台北市長高玉樹先生的三位公子皆是。大四那年,父親更應聘到大同中學執鞭,儼然已在替未來為人師表這條路先行熱身。

除了「授業」,課餘之暇更不忘「解惑」,經常主動去函替當時多家高中數學教科書撰寫題解、勘誤內容;其實,父親並不在乎微薄的稿費,這樣作,純粹只是個人志趣及嘉惠後進的一股熱誠而已,然此舉卻讓多家書商老闆印象深刻,對這位默默「行善」的年輕小伙子,刮目相看。

民國47年夏的某天,北一女數學前輩任公放先生與開明書店老闆茶敘,聊起學校最近正缺一名數學老師。這位老闆不假思索,即將父親的「傳奇」事蹟告知任老,並引薦父親認識。任老見到父親的第一句話:「你年輕有為,應該去試試看。」當時,父親不禁有些猶豫,北一女與他素昧平生,可能嗎?後來是在任老激勵下,先把履歷表寄出再說吧!

由於北一女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貴族學校,早期許多想進北一女的老師,有不少是高官大吏所推薦,每年暑假,求職履歷表總是堆積如山;不過,當時的校長江學珠女士,對聘請教師一事特別慎重,不看權勢,唯才是用,事前不但親自與師大聯絡,查詢父親在校成績,而且多方打聽父親的風評。

巧的是,北一女向以大學聯考表現突出著稱,民國45年畢業的易新鈺同學,榮膺當年甲乙丙三組總狀元。易父與江校長是昔日舊識,某天,易父提起這份殊榮時,無意間向校長透露,女兒有今天傲人的成績,以前家中請的那位數學家教實功不可沒,本欲向其表達謝意,卻因那位家教師大畢業後,服役入伍而失去連絡;校長遂進一步詢問易父這位家教的種種,才發現這名家教正是當年唸大四的父親。校長還翻出桌上的履歷表請易父指認,果真讓易父喜出望外,不但圓了一個心願,見著了父親,也讓父親進入北一女有十足的加分效果。

由於這一連串的因緣際會,父親從面談到接獲聘書,前後僅三天。最難能可貴的是,時值光復初期,本省人才寥落,合格師資正處青黃不接之際,全校近百餘位老師中,本省籍僅六位,且多任教副科,唯獨父親,在沒有任何黨政背景的情況下,被受聘任教主科。在那個威權體制的年代,江校長這種不畏人情壓力、大公無私的辦學態度與氣魄,實令人欽佩。

父親進入北一女,一待就是三十三個年頭,民國80年退休,稱得上是元老級的「數學仙」了。早期,女孩子能唸到高中是很不簡單的事,唸理工的更少,因此,學校理組只有四班,校訓「公、誠、勤、毅」也成了北一女理組的傳統班別。敢唸理組的學生,底子泰半不差,為了能在考前衝刺階段爭取到好成績,高三理組數學科的重責大任,便幾乎年年落在父親肩膀上。幸虧這些學生都很爭氣,在考場上傲視群倫,出過不少狀元。也由於父親深得歷屆校長信賴,多次被奉派參與台北市公立高中聯招數學科命題工作,入闈達十一次之多。闈場則從最早的寧波西街校長公館,到北一女圖書館、建中科學館,再到近年的國家闈場,都有他的足跡,堪稱是北聯歷史的最佳見證人。

父親教學認真,73年獲頒師鐸獎,深得學生與家長愛戴。在校時,除了不時垂詢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也常邀她們來家中餐敘,視之如自己子女。幾年下來,桃李滿天下,教過的學生中,有不少還是母女對或姊妹檔,逢年過節總會來家中探望父親,融洽如家人。這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情誼,是父親最感榮幸與欣慰的。

學生口中的師母,我的母親吳江娟子女士,雖然不是北一女校友(母親唸北二女,今中山女中前身),但卻一直都是父親背後的好幫手。由於江學珠校長與外公江丕泉先生,同為台北六桂堂宗親會的宗師妹,緣於這層關係,母親在江校長退休後,常至寧波西街公館探視,這份情誼表現在母親細膩的心思上,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

至於我,才哇哇落地兩年就成了北一女「校友」。這一切還真得感謝當時的江校長。她一生勤儉樸實,無時無刻不替員工著想,寧可將原有位於寧波西街的校長公館讓出來,充當員工托兒所,自己卻住在學校狹窄的宿舍內,讓老師們可以無憂無慮,專心教書。

在那個懵懵懂懂的囝仔時代,記憶總是遙遠、模糊又片段,只依稀記得每天總是哭著臉被哄上黃包車(托兒所三輪娃娃車),然後就是吃喝玩樂混一天。慈祥的老婆婆、日式房舍、榻榻米、很大的庭院,還有略帶焦味的紅豆粥,大概是我對托兒所僅存的一點印象吧!

日前,找出一些泛黃的舊相片,其中一張是父親帶著我在北一女操場的留影,我才托兒所,頭上戴頂郵差帽,父親蹲下來比我還高。而身旁那位穿卡其軍訓服的大姊姊,土哩土氣的模樣,倒也反映出那個年代的時空背景。不過,最叫我驚訝的,是穿綠衣的大姊姊們,點綴在草木不生的操場上,像極了沙漠中的綠洲。聽說,綠制服是在江校長任內,考慮學校靠近總統府,為了戰時空襲所想出來的點子,卻也因此打出北一女綠衣人的榮譽招牌。

後來,唸女師附小,每天下課後都會和妹妹沿著公園路、貴陽街到學校等父親一起回家。傳達室的阿伯都認識我們了,還笑說我們兄妹倆跑學校比教育局督察還勤快。小孩子總是比較好奇,校園探索一陣後,決定每天到光復樓烹飪教室外頭報到,因為那兒傳出的陣陣烘焙香,可以滿足兩張口腹之慾,只是聞香下馬的卻還多了幾隻野狗,偶而還會被這群不速之客追著校園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碰到颱風天,那時資訊不甚發達,進了教室才知當天停課。我和妹妹依例到學校找父親,不巧,他外出開會,我們竟大搖大擺「直搗」江校長辦公室求援,卻也沒見著而驚慌不已。幸好兄妹倆知名度不小,最後是一位老師好心送我們回家。那次驚魂記,讓我感受到學校老師的溫馨。

民國63年,我唸師大附中,班上剛好有位同學的姊姊,是父親北一女教過的學生。這下我的困擾來了,同學們都知道我有個在北么教書的老爸,於是大夥慫恿我當親善大使,打算來個兩校踏青烤肉大聯誼,還很認真畫了一張大海報,要我透過「有力人士」,張貼在北一女校園最顯眼的地方。話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規,印象中,父親很委婉的告訴我:「這張海報可請同學依規定程序直接交給課外活動組處理。」天啊!這下我可難交代了,但我又不想為難父親;當然,這張海報最後是完璧歸趙,雖然被同學K到臭頭,不過也由於我的堅持,才得以保住晚節。事後我常自嘲附中也不過是我的「公校」,北一女才是我的「母校」!人不痴狂枉少年,今天回味起來,倒也趣事一樁。

妹妹昭惠,民國65年考進北一女,德、智、體、群樣樣行。高二唸理組,依規定,到了高三必須再分甲丙組。由於父親向來都教高三理組,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困擾,已經約定默契,妹妹如果選甲組,父親就教丙組,如果選丙組,就教甲組。父親因是重量級名師,當時的家長和學生都很靈通,也不知從哪兒探聽來的消息,大家都知道這套「父女邏輯」了,於是,妹妹選組的動向便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沒想到,她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後來妹妹選讀丙組,68年畢業後考進北醫牙醫系,現已遠嫁美國,定居紐澤西州,家庭生活美滿,每年都會帶著她可愛的兒子回台探親。

內人秋嬿,也是北一女70年畢業校友,考進輔大統計系後,再到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進修。我們是碩士班同班同學,現在又都在行政院主計處任公職(註:我已於民國10010月自主計處退休,秋嬿則於隔年8月調農委會統計室)。雖然,她自謙沒什麼豐功偉業,但從學妹、同學、老婆到同事,這種親蜜關係倒也少見,感謝上蒼如此安排。

長子宗瑾,托他阿公的福,後來也唸了北一女托兒所,成了我的學弟;不過,小鬼卻嫌女生太多,不太適應。次子宗霖,雖然和北一女沒沾上半點邊,但卻常陪阿公回學校串門子,嘴上常掛的一句話就是:「北一女是阿公的學校」。將來兄弟倆是否會像他老爸一樣,也娶個北一女的媳婦繼承「家業」?我不敢奢望,不過,天下事事難預料,就像四十五年前,父親作夢恐怕也沒想過我們家會成為「第一家庭」吧!一切隨緣!

現在上班地點離北一女不遠,每天搭270公車經過母校時,總會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北一女與我們家有著深厚淵源,值逢百年校慶前夕,特撰此文,以示全家對母校的感念與祝福之忱。

因為唸托兒所,我成了北一女「校友」(民國50年)

父親與我在北一女操場留影(民國50年)

父親與我在北一女操場留影,當年光復樓只有三層(民國50年)

我成了這些大姊姊們的玩具(民國50年)

別懷疑,我手上拿的不是火車,而是一本「北一女青年」(民國50年代)

父親帶我參加校外旅遊(民國50年代)

父親與我在北一女光復樓留影(民國52年)

父親與妹妹在北一女操場留影,九年後她也成了
小綠綠(民國56年)

父親參與北聯數學科命題,入闈十一次


父親在民國73年獲頒師鐸獎

師鐸獎專訪

師鐸獎報導

父親是北一女第一個被推薦為師鐸獎的老師

民國60年代的北一女校務文件,我家居然還找得到

這份52年的考卷妳還記得幾題?全都還給老師了對不對!

手上僅存的兩本早期「北一女青年」,16開大小

台北市改制前後不同年代的校徽

還記得上課的教室在哪兒嗎?

我也曾在這兒混過(翻拍自「北一女概況」民國62年版)
          
62級平班替父親過80大壽(民國100年)

62級平班替父親過80大壽(民國100年)

記憶中是否還有那段遙遠的歲月(62級平班)

迷途羔羊找回了自信(62級平班)

71級恭班在畢業30年後探望父母(民國101年)

71級恭班在畢業30年後探望父母(民國101年)

71級恭班在30重聚台北餐會與父親合照(民國101年)

30年前的青澀模樣,30年後共聚話當年(71級恭班)

昔日荳蔻年華,如今各擁一片天(71級恭班)

76級溫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2年)

66級射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3年)

80級誠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4年)

62級平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4年)

62級平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4年)

62級平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4年)

62級平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4年)

76級溫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5年)

71級恭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6年)

71級恭班同學兩度探望父親(民國106年)

56級理組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6年)

56級溫良兩班同學50重聚(民國106年)

56級溫良兩班同學50重聚(民國106年)

80級誠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6年)

78級公班與樂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8年)

78級公班與樂班同學探望父親(民國108年)

48級旅美的仁班同學林佳惠探望父親,是父親任教北一女
第一年的畢業生(民國109年)

49級旅美的義班同學陳幸子探望父親,也算是祖母輩的學生了(民國109年)








【本文曾刊載於《51級同學畢業40週年重聚會紀念冊》2002-12-01,北一女校友會;並轉載於62級平班部落格《平聚》2008-09-17精簡版則刊載於《典藏北一女百年特刊》2003-12-01,北一女建校百年特刊編輯委員會;「父親與我」主題版另刊載於2011-8-21/聯合報/書寫我家老照片8月徵文

【後記】我們最摯愛的吳榮昌老師已於2022/10//12上午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壽91。
==============================================================================
Inspiration
    
  2003年適逢北一女建校一百年,學校準備籌編《典藏北一女百年特刊》,希能為綠園留下歷史紀錄。2002年編輯委員會來函向父親邀稿,惟他年事漸高,體力視力都衰退,平時也深居簡出,已很少動筆,原本想婉拒,後來,我跟父親說:「你畢生奉獻北一女,深受學生愛戴,就此缺席,實在可惜,執筆的事就放心交給我吧!」於是,透過與父親口述閒聊,我完成了這篇文章。

  原本擔心筆鋒未臻圓熟,畢竟是要留存於百年名校立傳之文,若內涵不夠肅穆嚴詞,恐有違編輯委員之意。後來,我才知道自己多慮了;生動可親,是百年特刊追求的文風。唯一缺憾的是,全文受篇幅限制,最後刊登時,內容被刪減了大半;倒是完整原始版於2002年底,捷足先登見諸《51級同學畢業40週年重聚會紀念冊》另於2008年再轉載於62級平班部落格《平聚》。如今,我自公職退休,這篇流浪在外多年的拙文,終於有機會收錄在自己的部落格裡了。

  畢竟是女校,門禁森嚴,自從小學畢業後,我就很少回「娘家」,除了有幾次,是因父親參與台北區公立高中聯招入闈命題,在學校圖書館被「關」了十多天後,重獲自由,我以眷屬身份,拎著大包小包行囊,歡喜接他回家。晚近,則是在20094月,應母校之邀,就高中「公民與社會」這堂課有關「物價指數」單元,對全校高二學妹演講。那次回去,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光復樓、圖書館、大操場、活動中心,大抵沒變,只多了些歲月星霜;陌生的是,隨著社會風氣開放,現在高中生已不同於以往,她們求新求變的速度與創意,一如學校拆掉再重蓋的幾棟新校舍,令我大開眼界;或許我真得用「與時俱進」四個字來調侃自己的少見多怪,儘管如此,有一種感覺倒是都還在----北一女的地狹人稠校園空間不足似乎是歷任校長最頭疼的老問題了。

  最近,我整理了一張表,那是父親從事教職以來帶過的班級資料。在北一女33個年頭中,有兩個回合是從高一開始一路帶到高三,一次是民國5052年的公誠兩班(53級畢業),這兩班為罕見的實驗班,是當年為因應即將引進的高中數學新教材SMSG所特別設立;另一次是民國7375年的溫良兩班(76級畢業),這兩班均為資優班,是北一女第一批數理資優班。



  至於第一次身兼導師,則是61年的高三平班(62級畢業)。提到這一班,我得多帶幾筆,據說該班原本數學底子甚差,同學多有放棄念頭,父親知悉後,費心積慮,利用上午第一堂的課前時間,從頭自高一課程密集補救,在短短剩沒幾天的高三歲月裡,竟能讓同學對數學重拾信心,聯考成績超乎預期。最難能可貴的是,畢業多年後,62級平班表現出相當驚人的向心力,同學感情好到不行,不但擁有專屬部落格《平聚》,也開了100次以上的同學會,不只是班長蓓華姊幾乎年年代表同學來家探望父親,去年6月,同學們為了感念父親當年師恩,更特別替他過80大壽(當天實錄另見《恭祝吳老師多福多壽》),場面溫馨感人,讓我深刻體會到父親春風化雨的典範,藉此,要再次感謝這群大姊姊們的悉心安排。


  再過幾天1212日,就是北一女校慶了,最具傳統的「30重聚」台北餐會也將在128日舉行,今年輪到了71級畢業生。這一屆很特別,話說北一女人才濟濟,優秀校友遍及各行各業,但像她們這屆有多位踏入傳媒娛樂圈的倒是少見,因工作特性曝光機會多,知名度相對也高,像是黃晴雯、丁曉雯、吳淡如、張雅琴、崔麗心等(後兩位父親帶過導師)


  為了這場盛會,已畢業30年的71級恭班同學在3月底便展開尋師計畫了。在瑞芬班長策動下,雅琴發揮她新聞追追追的本事,透過網路搜尋到這篇文章,進而輾轉連絡上我,順利達陣(萬萬沒想到,平日喜歡胡謅一些小文的我,竟也串起了這段師生緣)。不久,麗心也與我接上線,恭班同學遂決定配合她返國探親時間先來場熱身秀。今年610日,同學歡欣如願見到了父親,父親也展露他久違的笑容,重聽的母親更在事後一再確認她聽到的東東,我則用相機記錄了那天盛況……

  眾裡尋他千百度,有時,真的就在燈火闌珊處。非常歡迎所有「吳榮昌老師」的女兒們到我的部落格逛逛;畢業多年了,想讓老師知道妳的近況,或是非常想念老師的,都請別客氣,可利用email與我連絡,chaomingwu224@gmail.com我會代為轉達,父親永遠以妳們為榮。

9 則留言:

  1. Chaoming: This year (2019) we will be having our 30th reunion since graduation.... can you let Teacher Wu know and let us know how he is doing? Jane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們對家父的關心,近年來他因健康因素,深居簡出,我會代為轉達的,再次感謝

      刪除
    2. Chaoming: The 30th reunion this year is on 12/21/2019, We want to send an invitation to Teacher Wu. Is that possible? Please kindly let me know how we can contact you. Jane

      刪除
    3. 很抱歉,前一陣子我的部落格留言設定有點問題,無法收信。
      30重聚?所以您們是1989年畢業的,是公班還是樂班呢?可否以gmail再與我連繫,謝謝
      chaomingwu224@gmail.com

      刪除
  2. 感恩吳老師的教導,使我一直都對數學有興趣🙏!祝老師安康👍

    回覆刪除
  3. 當然,也謝謝妳!
    老師教的數學,清晰明暸,學得開心,不覺得有壓力。老師笑容誠摯略帶腆愐。我還清楚記得:他有一次,開車送我們ㄧ起將家事課上,作好的冰淇淋材料給冰果店作凍結的最後一步。事後我們也為老師裝了一小份在他帶來的thermo container內,不知孩子們是否也吃到了? 他確是很願意在課外也幫助我們。他是我在一女中三年裡記憶最深刻的良師之一。祝老師身心靈都蒙恩福,享平安!

    回覆刪除
  4. 有幸得到吳老師教我們數學两年,受益匪浅, 老師春風化雨,育人無數,今年91高龄了吧,遥祝老師平安健康

    回覆刪除
  5. 我們班很榮幸高三數學是吳老師教的,老師真的非常棒!還記得每天(週?)一次的複習考,老師將各單元整理的層次條理分明,也靠著這些資料,唸大學時才敢接國三、高三數學家教工作
    老師,謝謝您!我們大學聯考很大部分是仰賴您。非常感恩!

    回覆刪除
  6. 吳榮昌老師是我在北一女的數學老師。 他是一位出色的數學老師。 我住在美國。 聽說他過世了,我很難過。 他的教學方法至今仍歷歷在目。 我很高興在我的生命中擁有這樣一位偉大的老師。 我記得高三時,有一天我問他一個問題「我們已經學完了所有的數學科目,我們在大學要學什麼」。 他微笑著,表現得像一位慈祥的父親回答了我的問題。
    他現在在天堂。 願上帝保佑你的家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