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大慶火車站,最少年的站


通常一個新車站的設立,大都伴隨著新線的開闢,諸如北迴及南迴線各站;而大慶站的設立,在鐵路局不堪長年營運虧損,高喊拆軌撤站的聲浪中,可說是個異數。

  隨著台灣鐵路新山線的通車,勝興火車站於1998923日在眾多人群的歡送下,風風光光地走入了歷史,雖然勝興站在火車時刻表中消失了,不過就在勝興廢站的前兩個月,山線鐵路卻也悄悄地誕生了一個新站---大慶站。

  通常一個新車站的設立,大都伴隨著新線的開闢,諸如北迴及南迴線各站;而大慶站的設立,在鐵路局不堪長年營運虧損高喊拆軌撤站的聲浪中,可說是個異數。

  大慶站,位居台中與烏日站間,北距台中4.3公里,南離烏日2.9公里,隸屬於台中市南區,原擬以站址所在里「樹德」為站名,但顧慮到旅客不知車站位置,乃以其位大慶街平交道南側而名為大慶站。

  為什麼還要在台中市設一個新站呢?難道不怕錢賠的更多嗎?其實,這是台鐵在面對未來高鐵通車後,不得不採行的因應之道。可以預期的,下個世紀陸上長途客運將會以高鐵為主幹,屆時,台鐵勢必要在運輸功能上重新作調整,轉型以中短途城際間運輸為主,同時多設簡易通勤車站,並提供高鐵轉運接駁服務,否則難以在西部走廊與高鐵共存。

  近十年來,台中市區發展相當神速,從高速公路遠望,一棟棟摩天大樓聳立雲霄,企業財團紛紛來此落地進駐,台中市像個強大的磁鐵,吸引了週邊城鎮大批的就業人口;由於道路交通壅塞,每日都有大量旅客轉而利用火車進出台中市,尤以通勤、通學旅客所占比率最高,然相較於本島南北兩大都市的鐵路運輸,台北市有台北、松山、南港、萬華等四個火車站,高雄市也有高雄、左營、楠梓等三站,顯然台中市僅有台中一站,早已無法滿足旅客需求,為使民眾更便利搭乘火車,發揮鐵路捷運化功能,於是在當時宋楚瑜省長的指示下,先行設立大慶站,並自民國8611月開工,8777日正式營運,後續將再設立北屯站(即今之太原站)

  大慶站目前由台中站管理,派駐站務員2名負責一切站務雖然只是個簡易站,但站場設備一點兒也不馬虎,新穎的兩列月台、自動售票機、列車進站自動廣播系統、殘障斜坡道、殘障專用洗手間、一般乘客洗手間、天橋、服務台、前後站出入口,一應俱全。尤其是站前的綠化造景更是結合了當地特有的街道風格,在一株株羊蹄甲隨風招展下,不但提供社區居民良好的休憩場所,也使旅客在候車之餘能保有賞心悅目的情境。

  大慶站目前停靠的列車,上下行各42(隨台鐵都會區捷運化及通勤電聯車陸續引進,2014年已增至上下行各63列),班次相當密集,除了少數跑長途的平快及集集支線小自強號(冷氣柴聯車,每天台中車埕間往返)外,主要以通勤電車為主,客源多為學生與上班族,包括附近的中山醫學院(中山醫學大學)、樹德工專(修平技術學院,已遷至台中大里)、宜寧中學、台中高工,都是該站的常客,運量尚稱穩定,平均每班車上下旅客約有20人,尖峰時間更多。由於車站鐵軌只佈設原有的南下北上兩股通過線,該路段又屬行車高密度區,因此,列車停靠時間都很短暫,僅約30秒,還真有點像捷運電聯車,上下車手腳可得要快。

  大慶站開張,受惠最多的莫過於是樹德里居民了,為了慶祝大慶站營運,樹德里鄉親還辦了一場搭電車赴二水松柏嶺健行的活動,誠為地方盛事。說到樹德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當地的林氏家族;林家渡台已逾一百八十年,雖與霧峰林家分屬不同族系,但彼此仍有親戚關係,對中部地區的開發有相當貢獻,尤其是在文化及教育方面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其中以樹德工專創辦人林湯盤先生最具聲望。而位於樹德工專(大慶街舊校址)附近的祖厝「樹德居」,更是樹德里里名的由來,可見林家對此地的影響力了。

  就在大慶站後方的正德三巷內,有一棵連體共生的老榕樹與老雀榕,樹高12公尺,樹齡約三百年,其中有一支樹幹離地橫向伸展,蔚為奇觀。在樹幹凹洞內,還供奉了一尊土地公,每年農曆22日及815日,定期舉行牲禮祭拜活動,當然,也少不了酒菜辦桌,里民齊聚榕樹下,熱鬧滾滾。這座土地公廟已成為樹德里里民的活動場所與信仰中心。

  現在,台中市也有兩個火車站了,一老一少,相隔九十餘載,如果說,台中站是一隻鳳凰,風韻猶存,那麼大慶站,就像是一隻剛破殼的小麻雀,還在等著展翅翱翔呢!雖然,大慶站知名度和旅客人數都遠不及台中站,但未來高速鐵路台中站將在烏日附近設站,許多台中人都相信,台中市南區會是一顆明日之星,不久的將來,大慶站或許也會像台北的松山站一樣,麻雀變鳳凰,一躍成為台中市的另一個重要門戶。

  下次搭火車時,可別忘了留意這個高級列車不停的大慶「小」站,未來前景,指日可待喔!


大慶站正門

時任省長的宋楚瑜先生還立了一個碑

停靠車種以通勤電車為主

站內只有兩股通過線

車站又緊臨大慶街平交道,列車若停靠太久,鈴聲及柵欄會引來民怨

故每班車只停30秒,手腳要快

由車站上方天橋遠望台中南區

車站設施圖

車站附近街道圖

離台中還有4公里,尚有增設通勤車站的空間

1998年大慶站通車初期的時刻表摘錄(平快還健在的年代)

行駛於大慶站附近的EMU500型通勤電車

大慶站後方的老雀榕

樹德里的神樹,相當壯觀


【本文曾刊載於1999-01-09/聯合報/鄉情版】
===============================================================================
Inspiration

  眼尖的讀者及鐵道同好或許已發現,拙文標題似有瑕疵;的確,目前台鐵最年輕的站,應該是2014110日才開張的仁德站(縱貫線上的保安與中洲站間)

  這篇舊作發表於19991,距當時台鐵第一座捷運化車站---大慶站正式營運日期(19987)僅逾半年,若把時間拉回到上個世紀末,它確為不折不扣的最少年。正因為大慶站開啟了台鐵日後邁向捷運化的濫觴,別具歷史地位,這也是促成我當年撰寫本文的主要動機。

  1990年代初期,台鐵因不堪長期虧損,一口氣拆掉了東港及東勢兩條支線,然而隨著21世紀台灣高鐵的誕生,台鐵轉型為「都會區捷運化」與「高鐵聯外運輸」的態勢卻也更加明確,近十年來已增設不少車站與支線。

  在車站部分,自大慶站開張以後,第二個設立的是200111月的榮華站(內灣支線),接著又於200210月與11月分別設立大橋站(永康與台南站間)與太原站(即文內所提之「北屯站」,位於潭子與台中站間),總計1998年至2014年間,共新增22個車站,這其中除了高鐵站區內可直接轉乘的六家、新烏日、沙崙、新左營等4站,以及深澳支線復駛所新設的海科館站外,其餘均屬捷運化通勤車站;此等通勤車站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在支線部分,台鐵配合高鐵聯外接駁之需,分別於20111月與11月新闢完成台南沙崙支線與新竹六家支線。另為因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啟用,原本於1989年停辦客運業務的的深澳支線,已於201419日恢復行駛瑞芳至海科館站間路段,未來並計劃串聯平溪支線,讓遊客一路從菁桐玩到海科館;至於是否會延伸到與海科館站僅一洞(一號隧道)之隔的八斗子站,則是鐵道迷最企盼的;雖然原本停靠海科館站等候發車開回瑞芳站的列車,日前才因噪音與廢氣問題引發周邊居民抗議,而意外被驅逐到已荒廢的八斗子站怠速等候,這延伸的400公尺路段早已在整建養護範圍內,但目前火車雖可開抵卻無法載客,主要還是卡在號誌、舊月台、擋土牆等設施整建及隧道維護成本甚高,經費短絀是一大問題。此外,為紓解假日擁擠的墾丁地區聯外交通,台鐵亦正考慮興建恆春支線,或許將來,從台灣頭搭火車到台灣尾,將會是很夯的低碳旅遊。

太原站風貌(Sophie Wang拍攝)
太原站風貌(Sophie Wang拍攝)
  台灣尾!很抱歉,扯遠了!在此要拉回台中市,補述另一座通勤車站---太原站現況;它是台中市繼大慶站之後第二個設立的新站,也是台鐵第四座通勤車站。太原站位於台中市北屯區,原本規劃要以「北屯」為站名,但通車前以其鄰近太原路而改稱今名。論位置,該站地處大坑風景區入口,優勢條件更甚於大慶;相對於台中站,大慶為南站,太原則為北站,這兩站自設立以來已分攤台中站部分業務及旅客,充分發揮都會捷運化功能。論外觀,太原站是當年台鐵少見的跨站式站體,尖塔造型設計頗具特色,二樓除了有售票機與剪票口外,數年前還曾開了一家「台鐵本舖」,販賣鐵道文化創意商品,同時也設有全台唯一的鐵路天橋咖啡座,替原本冷漠的車站增添不少溫馨感;試想,手持一杯濃郁的咖啡,邊悠哉啜飲,邊俯瞰火車自腳下奔馳而過,那是何等新鮮的畫面啊!可惜,這樣的鐵道空間氛圍,少了大力宣傳,加上太原站知名度本就不高,客源又以通勤學生為主,少有觀光客造訪,如今,我還來不及體驗,店家卻已悄悄歇業了。

  日前,我商請摯友 Sophie Wang 拍了幾張太原站照片,在鐵路高架化工程不斷快速推進下,及時協助我留住即將消失的地景,藉此要特別感謝她的幫忙。

  我也附帶簡析了高鐵通車後對大慶與太原兩站的影響,根據《台鐵統計年報》觀察2012年每日平均進出站旅客人次,大慶站為2,172人,低於太原站之2,403人,究其原因,雖然大慶站離新烏日站較近,但也由於其後站之建國北路已全線開通,一路可直抵高鐵台中站,致從大慶站搭火車到新烏日站轉乘高鐵的旅客並無預期的多,反倒是太原站,受惠於當地人口密集,社區發展已近飽和,利用該站搭乘區間車往返台中站或往新烏日站轉乘高鐵的旅客相當普遍,這也使得太原站業績優於大慶站。


  近年來,「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工程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台中市豐原站至大慶站間全長21.7公里的路段,將由現有鐵路改為高架,同時改建豐原、潭子、太原、台中、大慶等5座現有車站,並增設豐南、頭家厝、松竹、精武、五權等5座高架通勤車站,其中松竹與大慶站也預留了與臺中捷運綠線G4G13站轉乘機制,全線預計2015年底通車。事實上,這個高架路段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台中捷運紅線」,不明就理的人或許會以為那是一條全新的捷運路線;早在省府時期的1990年代,「臺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畫」中的確也有興建紅線(潭子至大里)的構想,惟經多次評估修正後,紅線捷運改以台鐵高架化取代。儘管「區域鐵路」是否等同「大眾捷運」,長期以來仍有認知上的爭議,但以未來該路段全線高架化,少了平交道干擾,擁有與捷運相同的A型路權專用軌,加上台鐵近期引進加速能力與內裝設備都不錯的EMU700800型通勤電車,再配合班次提升與密集設站來看,實則也具備了捷運條件。

  只是,在技術人力出現斷層、老舊設備狀況不斷、制度體質亟待變革的窘境下,台鐵要如何挽回民眾信心,才是真正要面對的挑戰。近年來,隨著新血輪與新觀念的漸次加入,個人深刻感受到台鐵基層員工默默付出的辛勞與求新求變的努力,奈何要改造一個機關的組織文化,歷史包袱尤其沉重,絕非外界想像那般容易,更何況是一個百病纏身的老店。

  少一點批判,多一些鼓勵,衷心期盼台鐵,明天會更好!
==============================================================================
【以下「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所有圖片均摘自《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網頁,謹表致謝】









豐原站模擬圖

豐南站模擬圖

潭子站模擬圖

頭家厝站模擬圖

松竹站模擬圖

太原站模擬圖

精武站模擬圖

台中站模擬圖(可見到國定古蹟老台中站將保留)

五權站模擬圖

大慶站模擬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