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行腳羅斯福路


假想自己是在無人看守的小站月台,等候蒸汽火車緩緩進站,心中竟湧起一股「風霜滿面無人識」的慨嘆

  羅斯福路是我常晃蕩的地方。會去晃蕩,是因為我喜歡這條路的「歪斜」。地圖一攤,它確實歪斜,由西北走向東南;幹道歪斜,連帶跟它交錯或相鄰的巷弄也變得很不工整。

  這樣的街廓,最適宜來一趟巷弄小旅行。我樂於每回走不一樣的路線,也深信迷路才是旅行的開始。

  整條羅斯福路很長,約莫六公里,分六個路段,各段長短不一,紋理也不盡相同,得靠行腳方式才能慢慢丈量、勾勒出來。

  羅斯福路六個路段到底是怎麼個切法,多數人未必準確地清楚;不過,提點幾處重要地標,或可略知一二,比方說,中央銀行、南門市場在一段,捷運古亭站前後四百公尺大抵是二段,台電大樓在三段,台大、公館商圈在四段。至於再下去的五、六段,嗯,除非您的生活圈在文山區,不然,許多人會跟我一樣,遲疑一陣還不知如何描述;若要舉例,興隆路口那座人行陸橋在五段,景美夜市在六段。

  先說說最前端的一、二、三段,雖有不少店舖,但也穿雜許多公家機關與商辦大樓。入夜後,白領族下班,街容便顯寥寂,感覺這段路總是白天比晚上有活力。

  有幾回,我到中正區公所辦事,辦完後沿著羅斯福路一、二、三段前行,有巷弄就鑽,像是去尋寶。沿途撞見不少日式老屋,多數已頹圮,古木森森,綠蔭蔽天,短促悅耳的鳥鳴在枝椏間頻頻啁啾。

  四段的公館商圈則是羅斯福路最繁華地段,舉凡美食、購物、藝文,應有盡有。晚近十年,「溫羅汀」這個詞出現了,聽起來很歐風,它泛指由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構成的街區。但見巷弄內深藏一間間獨立書店與人文咖啡館,頗有英國威爾斯「海伊」(Hay-on-Wye)、英格蘭「塞德伯」(Sedbergh)、蘇格蘭「維格城」(Wigtown)等書鎮的群聚影子;那兒也是我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孩提時認識的羅斯福路,就只到四段,止於基隆路口的公館圓環。那裡是昔時台北縣市交界處,也是台北市南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要前往景美、木柵、深坑、石碇、新店、烏來、坪林,甚至宜蘭、花蓮,都得經過此。右有觀音山(寶藏巖),左有蟾蜍山,怎麼看,公館都像個隘口。

  還記得,1973年福和橋通車前,市公車「0南」總站約略就設在今天公館圓環台電綜合研究所旁;好幾輛五十鈴(ISUZU)「狗頭公車」窩聚數排,陣容可觀。公車番號也很有趣,「0」字頭是一個圓圈,代表循環線,依順、逆時針走法,分成左、右兩條,「南」表示行駛範圍在台北市南區,它會踏破整條羅斯福路;所以,不管是「先左後右」還是「先右後左」,反正起點就是終點,繞了一大圈都會回到公館站。就不知,有沒有人會如此無聊這麼搭?

  羅斯福路五、六段,從公館延伸到景美,十層以上高樓變少了,多是五層以下半新半舊住商混合房舍,整體景觀比較像郊區進入市區的連外道路。

  童年時路過此處,心情總是愉悅的,因為早年這兒尚無密集樓房,盡是青山綠野入眸來,那可意味著已走出台北市區,要到郊外遠足了;近一點,可能是新店的容石園、碧潭,遠一些,會跑到屈尺的濛濛谷、烏來的台車瀑布,甚或更遠,一路盤旋搖晃到小格頭的鸕鷥潭、坪林的黃櫸皮寮……;總之,怎麼走,都脫離不了「水」,那是民國六0年代,足以撩起一溪夢的玩法。

  說到水,那時,新店線鐵路剛拆除,北新公路初登場。從萬隆(今公車「捷運萬隆站」)到景美(今三福街口)這一段,靠道路東側,每戶人家門前都有一座沒有扶欄的小板橋,橋下是水流淙淙的瑠公圳,清澈見底;印象中,還曾看過有人在溝圳旁撈魚、洗衣。

  現在溝圳早已不見,不是填平鋪路,就是成了藏污納垢的排水道。數年前,在羅斯福路五段92巷口,找到一條水質還算乾淨的小水溝,竟然發現有魚群悠遊其間,因為它就位在車水馬龍的路邊,看了真教人感動。後來才知,這條溝是萬盛溪的露頭明渠,昔日越過萬盛街與瑠公圳交錯,近年來經過整治與保育,才有這般小小成績,也稍稍替我拼湊出已消逝的水圳印記。

  鮮少人知道,這個路段曾經有台鐵新店線火車行駛。從萬華站分歧,經螢橋、公館、景美直抵新店,後人習以「萬新鐵路」稱之。全線於19213月通車,原本是為了運送文山地區的煤、木材、茶葉等物產而闢建,卻也意外成為早期台北人遊碧潭的熱門路線。奈何隨著公路運輸日漸發達,載客量逐年銳減,1965年便悄悄結束了它短暫的生命。

  兩年前,台北市政府新工處為了配合人行道環境改善工程,特別在羅斯福路六段與景隆街口萬隆公車站候車亭(景美往公館方向)設置了四面新店線簡介看板,敘述這條鐵路的前世今生,此處舊名「十五份」,也正是以前新店線萬隆火車站所在位置。

  古銅色簡介看板,營造出懷舊氛圍。我駐足許久,仔細端詳,雖知悉這條鐵路的命運坎坷,但不免還是會遙想起連雅堂的一首詩:

    「城南十里通新店,春光媚客花爭豔。
     兩岸青山入蔚藍,一溪新水明瀲灩。」
                  —『晚春遊新店楝花盛開奇境也』

  這首詩發表於1921426日《臺灣日日新報》,恰巧就在新店線鐵路通車隔月;據此猜測,很可能是詩人當年搭火車遊碧潭的即興之作。從詩中情境,不難窺探出昔日碧潭風貌,半江波影、山青如畫,也隱約感受到彼時搭火車遊碧潭的旅行風潮。

  看著看著,突然,身後幾個少年郎騎著Ubike在人行道上競逐追風;不久,公車也接踵而來,一群乘客衝出候車亭快步追車;唯獨我,老神在在,還癡癡地站立看板前,假想自己是在無人看守的小站月台,等候蒸汽火車緩緩進站;倏地,心中竟湧起一股「風霜滿面無人識」的慨嘆,看來,中年大叔的浪漫,只能留給自己回家慢慢獨享啦!

  505來了,上車吧!

中央銀行是羅斯福路一段重要地標

羅斯福路一段上的南門市場

羅斯福路與林森南路地下道路口的樹屋

羅斯福路巷弄內的日式老屋

日式老屋,古木森森

命在旦夕,屋頂都快塌陷了

頹圮不堪

殘破如廢墟

迷路才是旅行的開始

羅斯福路二段與杭州南路口

羅斯福路二段上的尋寶屋

捷運古亭站附近的紅磚老屋

破門而入,死守家園的大門,仍緊貼在牆邊

羅斯福路三段巷口一角

由古亭國小前陸橋遠眺公館

羅斯福路也有菜園

羅斯福路三段上的台電大樓

因為它,羅斯福路又稱「大學之道」

晶晶,羅斯福路巷弄內的名店

巷弄裡的生活文具店

我喜歡這面店招

交流音樂資訊的好地方

昔日新店線鐵道旁(今汀州路)的台鐵員工舊宿舍,已化身為商店

溫羅汀有不少獨立書店

曉園,大學生一定不陌生

秋水堂,專賣簡體書

南天,喜歡研究台灣人文歷史的朋友不會錯過

台灣ㄟ店,對台灣本土化的推動不移餘力

欒樹下,雖然不在溫羅汀蛋黃區,卻是一家氣氛極為寧靜悠閒的書房咖啡店,我特別喜歡

溫羅汀有不少人文咖啡館

Have a Nice Day,有何《好處》

小聚場,店名取得妙

picnic,野餐不一定要在戶外

有趣的店名,為哪樁

Julien ,賣法式冰淇淋

這是一家有特色的皮革工作室

溫州街,濃濃文青味

羅斯福路迷人的暮色街景

遠方蟾蜍山是羅斯福路公館附近的自然地標

蟾蜍山頂有個顯著的軍事雷達站

蟾蜍山已登錄為台北市的文化景觀

蟾蜍山是羅斯福路沿線自然生態最豐富的景點

羅斯福路是台北市區通往新店烏來的重要大道(省道台9線)

羅斯福路五段92巷口的小水溝

這條溝是萬盛溪的露頭明渠

不少魚群悠遊其間

看來水質不差,魚兒長得很肥碩

羅斯福路今非昔比,難得出現這樣一處綠地

賣鐵路便當?可惜大門前的新店線鐵路早已拆除

捷運萬隆站

捷運取代火車,同樣都走軌道,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捷運新店線萬隆站與台鐵新店線萬隆站相距不遠

完工後的羅斯福路五、六段新市容有沒有變好?全民一起來檢驗

羅斯福路六段與景隆街口,是以前台鐵新店線萬隆站位置

後方是台電萬隆變電所,市府在此打造了一處亮點,展示新店線鐵路的歷史軌跡

這處人文公共藝廊就設在萬隆公車站候車亭旁

「萬新鐵路」是一般民眾對台鐵新店線的俗稱

台鐵新店線民國到現在消失的歷史發展

台鐵新店線的貨運(煤礦、茶業、木材開採過程介紹)

火車型式、乘車票券、站名地圖的演變

公車候車亭融為一體

候車亭旁有如此龐大的簡介看版,在台北市並不常見

火車車輪意象造型

50多年前,乘客是在這裡等火車,現在則是等公車

站名演變,希望讓往來的居民也能閱讀在地記憶

從這張古地圖可看到大台北地區鐵道與物產的關聯分佈

除了古銅色牌誌以耐候鋼板施作外,透明文案則採壓克力板雷射雕刻

CK101也曾跑過新店線

BK10型蒸汽火車

CK4型與CK5型蒸汽火車

「無論遠近,一律一元」,這麼便宜,不虧才怪,無奈,還是有人逃票

短短10.7公里就設了17站,火車怎麼跑都快不起來


極其珍貴的萬隆站舊照片《資料來源: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文山學資訊網》

由這張1939年老地圖可看到昔日瑠公圳(紅色標線)與台鐵新店線(今羅斯福路五、六段)最貼近的路段,長約650公尺,即圖中以綠色套底區間,北自今公車「捷運萬隆站」,南至「三福街口」《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


【本文曾刊載於2018-01-14/中華日報/副刊】
======================================================================================
Inspiration
  
  羅斯福路,我對它的初始印象,源自於唸女師附小的1960年代末期,那一輛輛經過校門口的公路局班車,魚貫般地來回穿梭,十之八九會走這條大道。

  那裡是羅斯福路最前端,不管是昔時有好幾根煙囪的樟腦局南門工場,還是如今已化身為現代化建築的仰德大樓、中央銀行,都是這個路口最顯著的地標。

  不過,最令我難忘的畫面,卻是每天傍晚在教室裡盯著羅斯福路與愛國西路口,迎接自花蓮北返的金馬號車隊。我總是帶著一顆既期待又興奮的童稚心情,等候它們出現;然後,「一輛、兩輛、三輛……」喃喃細數著,直到目送全部車隊浩浩蕩蕩通過,在內心吶喊一聲:「Bingo!」後,才肯罷休。

  羅斯福路是省道台九線的一部分,在北部濱海公路尚未開通前,是台北前往宜花東後山的重要幹道這條路最早雛形於日本時代。日人在都市計畫中,於台北城闢建了一條通往城外的富田町街道。富田町是日治時期台北市的一個行政區,約略在今新生南路三段、羅斯福路三、四段與基隆路三段,靠近台北市東南角的區塊。戰後國民政府將這條路拓寬至40米,由於是拿中美基金來興建,加上二戰期間老蔣總統與美國羅斯福總統交往甚密,因此就命名了這條羅斯福路。這也是台北市唯二以外國人來命名的道路(另一條為台北通往基隆的「麥克阿瑟公路」,即今國道一號基隆至台北路段前身)。

  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在這之前,羅斯福路只到今天公館的四段,再往南走,則接上路幅不寬,當時棣屬於台北縣(今新北市)景美鎮的中正路。直到1965年新店線鐵路拆除,再以其路基拓建成今天所見的五、六段。至於新店線昔日在公館附近的走法,是從今天羅斯福路五段轉150巷後與汀州路四段23(今師大分部前)相串連,再接至汀州路三段(今東南亞戲院前)。

  鐵路拆除後,從公館到新店這一段,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嶄新寬敞的北新公路。通車初期,沿線尚無密集樓房,人車也稀少。記憶所及,一到晚上,整條公路會亮起相當特殊的黃綠色螢光路燈,柔和且浪漫,一如盡頭的碧潭夜色,恬靜、迷人! 

  文內所提的新店線簡介看板,位在羅斯福路六段與景隆街口,是新店線鐵路萬隆站所在地,舊名「十五份」。不過,更精確的講,早年「十五份」聚落主要分布今興隆路二段的興隆市場與靜心中小學一帶,當地耆老反習慣將新店線十五份站稱為「十五份口」,意指進入「十五份庄」的入口,而將更裡頭,今興德市場一帶稱為「十五份內」。

  若翻閱舊地圖(「台灣炭礦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石炭支部,大正14年12月發行),還會發現過去的萬隆火車站有一條運煤台車道,循著今天景隆街及興隆路二、三段,進入景美山區的煤礦場;很顯然,萬隆站肩負了煤礦的轉運功能。

  在此要附帶一提,這條台車道在今景華街口分歧出一條支線,直通興安宮(仙岩路16巷「麥田山莊」旁)附近的「永豐煤礦」(坑口已煙滅)。「永豐煤礦」前身就是舊地圖所標示的「重興炭礦」。在當時,興安宮到今天的仙岩公園附近都是儲煤場,這條台車道在行經仙岩路6巷口時,會跨過一座橋,叫「仙通橋」,橋下是以前的萬盛溪河道,萬盛溪就是本文所述及的那條羅斯福路五段92巷口小水溝。經過多年的滄海桑田,煤礦、台車道、萬盛溪、仙通橋都已不復在,但慶幸的是,仙通橋的橋頭碑意外被保留下來了,目前矗立在仙岩路6巷口舊橋原址。可別小看這個毫不起眼的橋頭碑,它見證了萬盛溪及運煤台車道的過往,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

  談到文物保存,新店線鐵路當然是不及格的。我曾突發奇想過,若能在羅斯福路五、六段或北新路上找一塊夠大的綠地(譬如說溪口街那塊),重新鋪上一小段鐵軌,並仿造一座昔日新店線的木造車站,再擺上一輛復刻版的蒸汽火車或車廂來展示,就像七堵老站房一樣,會不會比現在那四面簡介看板來得更吸引人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勢必得花不少銀子,財主在哪兒?若要完全靠政府文資單位來主導推動總覺力有未逮最好還是靠民間力量,但關鍵在於能否透過在地鄉親對這條鐵路的情感延續,自主性地凝聚共識,甚或結合民間企業願意共同出錢來認養;然而,就我所知這條新店線鐵路實在是命運多舛,多數民眾對它的印象都很模糊。還有,如果真要仿,也要仿個有水準,在官方資料付之闕如的情況下,車站規格細節從何考究?恐怕也是個大問號!

  唉!我的夢想總是夾雜著中年浪漫,遙不可及就像這條鐵路,永遠追不回它早已逝去的青春只盼能盡個人微薄心力以這樣的方式,將新店線身影烙印在這塊土地的記憶中。非常歡迎大家路過時留步參觀,也順便考驗一下自己的想像力,想像50多年前,在您身後曾經有那麼一條鐵枝仔路……

  火車過,路無痕。您說難喔!這我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