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舊路牌


它們肩負指引迷津的角色,大多斑駁,在沾滿歲月的風塵雨漬中,帶著沉甸甸地外表,默默隱藏於市井,彷若篩漏日影的寂靜光陰,就此停格。

  在山腳巷弄間,踅逛了好幾回,才找到這幾面舊路牌。因為已近絕跡,每次撞見,都有一種不期然的驚喜,比中樂透還興奮!

  它們肩負指引迷津的角色,大多斑駁,在沾滿歲月的風塵雨漬中,帶著沉甸甸地外表,默默隱藏於市井,彷若篩漏日影的寂靜光陰,就此停格。

  環顧路牌周遭,有的位居幽陬僻隅處,倚著石階小徑,聚落通道,引領我逃離喧囂,「原德路」、「大田寮」與「水源街」便屬這般情境;有的卻窩屈窄仄暗巷內,在新舊房舍交疊下,脆弱地攀附牆角,茍延度過餘生,「中山路」、「學府路」與「仁愛街」正是如此寫照。

  踩街,不一定要跟著人潮走。這裡是淡水,您一定不陌生,甚或比我還熟稔,惟我踏膩了一整條拉皮撲粉過的新穎老街,以及假日遊客鼎沸的古蹟園區,最想探訪的,卻是那看似平凡,實則最易被人遺忘的小鎮風情。 

  這幾面舊路牌,不是跳蚤市場裡待價而沽的破爛鐵,也不是文創小鋪內陳列收藏的老飾物,而是現實生活中仍在役的巷道守護員;相較於老街的原味盡失,至少,它們還保有一點歷史存在感,不是嗎?

原德路舊路牌,至少也有40年歷史了

位居幽陬僻隅

倚著石階小徑

山腳下接往水源街

石階上方可通往淡水國小後門

淡水國小下課學童

淡水國小是新北市最老的小學,創於明治29年(1896年)

石階小徑曾是保甲路

入夜後的石階小徑很浪漫

曲徑通幽

頗有柳暗花明又一路的意境

盡頭可覓尋到早年的舊門牌

附近殘存的原德路舊門牌

大田寮,農村味很濃的舊地名

路牌鏽蝕嚴重,字跡都快看不到了

大田寮聚落

由大田寮通往淡江大學的小路

大田寮通往山下原德路的秘密小徑,可惜機車有點多

山坡一隅,殘留一片紅磚牆

居然還有古早留下來的公共洗衣池

洗衣的人少了,倒是洗車的比較多

洗衣池位於原德路,早期此地多竹林,土名「竹仔腳路」,加上附近有少許湧泉,便合稱為「源竹路」;因「竹」閩南語與「德」音相近,最後演變成「原德路」

原德路上方為水碓社區,「水碓」是農業年代利用水流舂米的機具

水碓社區因地勢稍高,站在這裡可聽到山腳下的小川嘩啦嘩啦,遠望還可看到觀音山

水碓社區賞夜景

水源街舊路牌,因為這路可抵雙峻頭水源地,故名

水源街巷弄內有一條隱藏版「克難坡」可通往上頭的學府路

夜晚由上頭學府路這端往下望

別有洞天,膽小的人別來

水源街一段83巷,是昔日通往雙峻頭水源地的舊道,汽車無法通行

這條往雙峻頭水源地的舊道已出現在1921年台灣堡圖(與Google Maps套圖)

舊道近「克難坡」中段處,有一間「水閥室」,用以將雙峻頭水源地的水加壓後送往淡水市區

這間「水閥室」外觀很像防空洞

往上爬「克難坡」,即抵淡江大學

克難坡旁的石頭屋,是淡江大學早年的警衛室

淡江大學前身為淡江英專

英專路即指早年通往淡江英專的路

克難坡下方的英專路有小徑接水源街

熱鬧的英專路夜市

英專路舊路牌

中山路這面舊路牌窩屈在窄仄暗巷內

巷弄內的老屋風情畫

藏居在暗巷內的舊路牌,巷口即人車川流不息的中山路

學府路舊路牌

曲折小巷出現小橋,想必有流水

可惜是一條俗稱「港仔溝」的排水溝,毫無美感

水溝上游叫「庄子內溪」,在人口稠密的仁愛與博愛街一帶蜿蜒而行,於鼻頭街殼牌倉庫旁注入淡水河

水並不怎麼清,但奇怪就是常見夜鷺守溝待魚

還不只一隻,就這般站立污水中,也不怕髒了一身潔白的羽毛

仁愛街這面路牌脆弱地攀附牆角

這戶人家還是懸掛著舊門牌




【本文曾刊載於2018-05-19/中華日報/副刊,另轉載於2018-06/129期源雜誌
=======================================================================
Inspiration
  
  復古,永遠是流行不墜的話題。我跟許多人一樣,喜歡逛逛那些掛滿台灣早期文物的懷舊商店,重溫屬於四、五年級生的童年回憶。

  本世紀初,已有一些鄉間柑仔店因不敵便利商店的拓展,而開始以懷舊風格為元素,轉型成為童玩店,融入當地老街,吸引遊客上門,像是大溪老街、內灣老街,惟規模都不大,且以販賣品居多,收藏品較少。

  此後,類似博物館概念的懷舊商店陸續出現了,有些更成為休閒旅遊的特色景點,其中名氣較大也曾留過足跡者,像是台北車站前的「台灣故事館」、台北永康商圈的「秋惠文庫」、台中雙十路上的「香蕉新樂園」、南投草屯的「寶島時代村」及彰化社頭的「福井食堂鐵道文物館」,每次去都會教我徜徉好一陣子,因為展出內容豐富,又有主題性,可以一次定點看個夠。

  不得不佩服也感謝這些收藏家老闆的用心,讓古文物找到棲身之地,而且願意拿出來與眾人分享。然而,文物收藏,日積月累,想必得花不少心力與銀子,可說是經營維艱,守成不易,「台灣故事館」(2007年歇業)、「秋惠」(2017年歇業)、「寶島時代村」(2017年歇業)的命運,就很教我感慨呢!

  有時,我會很天真地幻想,與其如此,那為何不讓這些古文物落葉歸根,都回到它們原本的「家」呢?比方說老路牌、老站牌、老招牌、老門牌……不妨想像一下,若是復古與現代並陳,我們的都會風情將會變成什麼有趣的模樣?走出北門捷運站,望著一個老路牌猶豫大稻埕該怎麼走!或是步出西門紅樓,踱步到一個老站牌前轉搭雙層巴士去台北101;抑或逛進艋舺新富市場,然後在掛著煙酒汽水老招牌的店家買柴米油鹽醬醋茶;甚或google一下,再循著老門牌找到了六條通內的居酒屋小酌幾杯。哇!這畫面太酷了。

  當然,回到現實世界,這些古文物未必都能找到它們的老家,因為,大街小巷拓寬了(路牌立哪兒)、公車路線改道了(站牌插哪兒)、攤販店家歇業了(招牌掛哪兒)、老舊樓房拆掉了(門牌貼哪兒)。就算是找到了老家,還得天天提防會不會被不肖份子覬覦,君不見,這年頭,連水溝蓋都有人偷啊!也因此,淡水那幾面仍在役的舊路牌就更顯珍貴了。

  提到那幾面舊路牌,其中「原德路」這面最是耐人尋味。白底黑字路牌已鏽蝕斑駁,又掛在灰黃色洗石子外牆,形成不易察覺的保護色。第一次發現它,我駐足凝視甚久,訝於至少也已40年的老路牌居然可以存活至今;於是,找了一天刻意帶著相機準備去拍照;不料,一到巷口,它竟然消失了;當下,滿是重重地失落感,為晚來一步而深深懊惱不已;問了附近住家,有人說應該是被偷了,也有人說是區公所準備換新的,總之,不見了。

  但奇妙的是,兩年前的某一天,我舊地重返,那面舊路牌竟又掛回來了;一種失而復得,如獲至寶的驚喜,讓我無暇去追究這是怎麼一回事,反正先用手機拍下它就對了。這倒讓我想起數年前,台南市有一則「信義街老路牌被政府拆除後又重新豎立」的新聞,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除了淡水,台北市北投區大同街與豐年路口也有一面舊路牌,就我所知,這極可能是台北市目前最古老的在役路牌。據悉,市府原本也是要汰舊換新,沒想到卻被旁邊一棵雀榕的氣根給緊緊纏住,動彈不得;最後因拔除困難,只好作罷,也意外讓這支老路牌存活下來。路牌與老樹如此纏綿悱惻,形影不離,我站在路口越看越感動!

  附近巷弄則是清朝舊北投往返淡水的古官道,目前立有一座周氏節孝坊,老路牌與節孝坊相得益彰,可說是不同時空下最美好的際遇了。

  若依政府「文化資產保存法」標準,這些舊路牌都還不夠「老」,自然也就稱不上「寶」。不夠老不代表它們沒內涵,舊路牌見證城鄉街景的發展變遷,從歷史角度看是最在地的文化資產;它們雖未必在人潮與錢潮匯聚的觀光街區內,卻駐留於庶民生活的共同記憶中;可否讓它們成為地方特色,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但最教我憂心的是,當公部門預算一下來,這些我眼中的「寶」隨時都可能消失。

  哦!還有,最好是以步代車,慢慢走,細細看,才有機會認識以往常被忽略的景觀與被遺忘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