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走讀瑞芳


最初的火車站玄關大門開在今後站,站前的逢甲路與瑞芳街相當繁榮,如今,「舊街」已隨著淘金熱潮退逝而洗盡鉛華,偶見幾棟殘存老屋,令人不勝唏噓!

  提到瑞芳,大家或許不陌生。搭客運前往水湳洞、金瓜石、九份(泛稱「水金九」),甚或元宵節擠火車到平溪放天燈,都會經過它,一個位居東北角的重要轉運站,也曾經是全台最大的採礦街。

  它到底有多重要?若依台鐵車站等級來看,瑞芳屬一等站,與六都中的板橋、桃園、台南等站併列同一等級,可見一斑。

  若再追溯瑞芳的發展史,則會更清楚這個小鎮的重要地位。早在清代年間宜蘭線鐵路尚未開通前,先民由台北往返噶瑪蘭多得靠基隆河水運,但基隆河到了瑞芳後,即因地勢險峻不利船行而須就此停泊,然後翻山越嶺走淡蘭古道前往。當時,有人在渡口附近開了一間𥴊仔店(雜貨店),行腳人常在此休憩補給;因為老闆姓賴,大家便以「𥴊仔賴」呼之,日後訛轉為「柑仔瀨」(今柑坪里),那兒是瑞芳的發源地。

  我非常喜歡「瑞芳」這地名,好聽又吉祥。據說,「瑞芳」正是前述那間𥴊仔店的商號,附近居民碰面,總習慣以「欲去佗?」「去瑞芳。」寒暄問候,時間一久,瑞芳就成了地名。

  到了日本時代的1919年5月,宜蘭線北段八堵至瑞芳間先行通車(時稱「瑞芳線」),瑞芳驛完工,加上採礦興起,比官營鐵道更早鋪設的基隆輕便鐵道三爪子線也在此匯集,使得火車站一帶形成新的礦業聚落,人潮盛況凌駕柑仔瀨;自此,瑞芳的發展重心移到了瑞芳驛,在地人便將柑仔瀨稱「內瑞芳」,火車站區域稱「外瑞芳」。

  最初的火車站是木造站房,玄關大門開在今後站,站前的逢甲路與瑞芳街相當繁榮,酒家、茶間、旅館、食堂、銀樓四處林立。

  1938年,日人在今前站實施都市計畫,建構出小型棋盤式街坊,稱「新街」,後站市集則稱「舊街」;但新街發展不如預期,即便今日所見的瑞芳火車站站體早於1950年代便完工,但當時的公路局瑞芳站仍設在後站逢甲路口,直到1984年才遷至前站的明燈路上(今兩層樓站房也已拆,改建成住商大樓)

  嚴格說來,新街是在1970年代末期,隨著學校、警察局、郵電局等行政機關搬遷於此後才開始興盛起來的。目前,前站也是往來基隆、九份、金瓜石的重要轉運點,美食街的設立,更帶來不少觀光商機。相對於「新街」的繁榮景況,「舊街」卻已隨著淘金熱潮退逝而洗盡鉛華,偶見幾棟殘存老屋,令人不勝唏噓。

  火車站旁那個人行地下道,則是我每次來必訪的景點。地下道深富懷舊風,內牆鑲了不少瑞芳昔日老照片,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多年前造訪,便感覺它很有「瑞芳」味,活像一條礦坑,途中還會陸續出現兩個「坑道口」,分別通往地面層月台,上頭還煞有其事地標示「一號坑」與「二號坑」。剪票口就設在坑口上方月台,如此設計實在少見,但問題來了,假日旅客多,常造成地下道人滿為患。直到數年前,原本通往月台的「坑口」予以封閉,改為單純往來前後站的通道,並於站內另建新的地下道貫通各月台。

  瑞芳市區的街名也很有意思;前站有「明燈路」,是為了紀念台灣總兵劉明燈。他曾路過瑞芳,踏破三貂嶺與草嶺古道巡視宜蘭,沿途還題了金字碑、虎字碑與雄鎮蠻煙碑,至今仍盛名。

  後站則有「逢甲路」,是為了紀念台灣巡撫丘逢甲。台灣有不少逢甲路,多在中南部,是丘逢甲早年活動的主要地盤。查遍相關史料,丘逢甲似應沒來過瑞芳,但卻寫過一首跟瑞芳有關的詩《雞籠金》,收錄於〈憶台雜詠〉:

  「雞籠山畔陳雲陰,辛苦披沙一水深,
   寶藏尚存三易主,人間真有不祥金。」

  清朝時傳說雞籠山為台灣龍脈的龍首,不可亂開挖,否則將遭天譴。後來卻因發現山區有金礦,形成一股淘金熱,乃至在日本殖民台灣之前,美國、日本、法國皆曾因雞籠山產金而侵襲台灣。陰濕的雞籠山頭因常起雲霧,似也籠罩一股覬覦爭奪的緊張氣氛,所以才會有詩中所謂「不祥金」的引喻。其實,這首詩是丘逢甲對瑞芳人瘋狂於黃金迷夢所提出的示警觀點。

  另位於瑞芳市區西隅有一條「一坑路」,知名度雖不高,卻是瑞芳街上最具礦味的區域。一坑是指瑞芳一坑(龍川煤礦),坑口早已煙滅,但漫步巷弄間,仍可見礦工醫院與黑毛氈屋頂披覆的「寮仔」(礦工住家),隱約有早年礦街的格局。

  一坑附近的瑞芳國小則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瑞芳公學校」,曾培育出倪蔣懷、蔣瑞坑等知名畫家。學校舊址原本位於柑仔瀨基隆河渡口旁,也就是瑞芳發跡地,然而隨著採礦業的興盛,學生人數一度高達三千餘人,因學童多居住於離校一里之遙的舊街上,通學相當不便,因此在1948年遷校於現址,舊址則轉手賣給了上海的鋼鐵公司,日後又變成民宅。如今,「瑞芳公學校」殘留的校舍磚柱仍在,但已少有人關注這段遷校史。當我看到這些老垂身影時,盡是一派滄桑,頗有物換星移之嘆。

  原來呀,瑞芳,是一個看似熟悉,終究陌生的地方!

宜蘭線鐵路

瑞芳火車站為台鐵一等站

由1905年繪製之日治10萬分之1台灣地圖可知,宜蘭線鐵路尚未開通(八堵站無鐵路分歧),瑞芳交通仍得靠基隆河水運

前圖局部放大並以Google Maps套圖進行今昔比對,可知昔時的(內)瑞芳係指「柑仔瀨」(今柑坪里),而今火車站周邊所稱之(外)瑞芳,則位居「龍潭堵」(指基隆河道於此呈龍肚狀,「堵」音近「肚」)

昔時柑仔瀨基隆河渡口遺址

柑坪里(舊名「柑仔瀨」),是瑞芳的發源地

被人遺忘的「柑仔瀨」聚落

聚落內殘存的石牆磚屋

人去樓空,滿是歲月痕跡

名為「台灣佛甲草」的小野花(別名「石板菜」)

東北角甚多這種小野花

當今聚落內還真的有一間雜貨店,但沒有店名

「瑞芳公學校」殘留的校舍磚柱仍在

昔日「瑞芳公學校」的教室,目前成了民宅

隱蔽在橋下的洗衣池,為庶民生活設施的一部份

瑞芳後站有一座石燈籠,為日治時期瑞芳神社殘存物件予以重組修復後的成品

瑞芳後站於1989年停辦深澳線客運後,曾一度關閉,直到2013年海科館完工,深澳線再度復駛而重新啟用(1993年攝)

後站附近由老房子改建的冰淇淋專賣店

短短的瑞芳老街,一眼望穿街尾

後站旁的民眾服務社,具通風採光的水泥花磚常見於1960年代KMT建物

老街店面半新半舊

斑駁的瑞芳旅社,早已停業

對聯:「瑞氣盈門賓客集, 芳芬入戶車馬多」, 橫批「瑞門迎客集幽芳」

老街殘存的西洋式樓仔厝

隨時可能消失的閩南式平房

古樸的亭仔腳騎樓

保雲芋圓是一甲子的老店

這家店是本省芋圓的創始店,1946年由蔡林保雲女士所研發出來

早年的公路局瑞芳站位於瑞芳街與逢甲路口

輕便鐵道遺址復舊,位於逢甲路139號旁的巷弄

這條後巷早期是風月場所密集區,目前是民宅通道

樓仔厝古厝,岌岌可危

老屋大門深鎖,顯得落寞寂寥

靠近屋頂的那扇窗有守望與防敵功能

逢甲路上的廖建芳舊洋樓,原本是一間茶商開設的茶行

山牆洗石子裝飾

古厝下的紅磚拱廊

逢甲路舊街上的老宅以義方商行屋況最好

義方商行建於1930年,是早期瑞三業總部

瑞三是台灣最大的鑛業公司

「義方」二字源於《三字經》:「竇燕山, 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瑞三創辦人李建興有五兄弟,故名

頹圮老屋堙滅於蔓草中

行駛於逢甲路舊街上的基隆客運788公車

隱藏逢甲路巷弄內的磚造水塔,特殊罕見

山坡上的紅門深宅,頗有陶淵明歸園隱居的意境

明燈路口的子平陸橋

上橋過瑞芳隧道後便可抵瑞濱海邊

逢甲路平交道,列車通過班次頻繁

昔日宜蘭線鐵道旁的洗衣池,今已被填平(1995年攝)

洗衣池水源不知從哪兒來(1995年攝)

雙軌化後的「龍潭隧道」(新)與「瑞芳一號隧道」(舊)並列而行(1995年攝)

一號舊隧道保留後,成了當地居民常用的步行通道

上層為紅磚,下層為石砌,洞口窄小,明顯為單線鐵道規格。裡頭有照明,走來涼爽,是一座極易親近的火車舊隧道

瑞芳前站明燈路市況

火車站前民生街口,有樸實的三層樓街屋

明燈路三段是商店聚集的精華區

民生街熱鬧市集攤位林立

火車站前的客運站,往基隆、台北方向的班車在這裡搭

民生街與中正路口的兩層樓街屋

瑞芳前站的生活機能比後站發達

民生街市集以小吃居多,入夜後會更熱鬧

民生街底的美食街為室內空間,以庶民餐點為主

瑞芳知名的龍鳳腿

明燈路上這棟住商大樓是原本台汽客運瑞芳站拆除後所改建

由於火車站前腹地太小,往水金九與猴硐、鼻頭角的客運已移到此處「區民廣場」搭乘(出火車站後左轉200公尺)

瑞芳後站售票與剪票口

瑞芳車站有多達三個月台

往來台北仍以站站停的通勤區間車為主,對號車每小時才一班(下午班次間距過長),行駛花東線的普悠瑪或太魯閣號僅少數班次停靠

深澳線復駛,瑞芳站重新掛牌

深澳線串聯平溪線,均在第三月台搭車。往平溪在6~8車候車,往深澳則在1~3車候車

深澳線貨運尚未停駛前,瑞芳站內常可見到煤斗車,主要是運送龍井至深澳火力發電廠的進口燃煤(1993年攝)

深澳電廠除役後,煤斗車已少見,倒是水泥斗車依舊常見,從宜蘭(幸福水泥)、花蓮(台灣水泥)運送至西半部

火車站旁的人行地下道,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

地下道內牆鑲了不少老照片,這張是瑞芳街昔日的輕便軌道街景,居然還是雙線

這張是瑞芳火車站月台與礦工老照片

這張是猴硐瑞三本礦與瑞芳逢甲路上的和美棉被店(該店仍在,原址已重建)

逢甲路上的林牙科診所,是瑞芳最早的診所,已於2017年遭地主夷平消失

人行地下道出口,指示牌是煤車造型

位於一坑路的礦工醫院,曾於1998年因不堪虧損而暫時歇業,但隨後於地方民意要求下再度復業,是目前東北角唯一的一家醫院

一坑路仍可找到未升格前的舊門牌

一坑路周邊彎彎曲曲的巷弄有如迷魂陣

隱約有早年礦街的格局

隨處可見黑毛氈屋頂披覆的「寮仔」

連車庫都是一團黑 

這裡的住戶多半是礦工家眷

步行巷弄間,可聞到黑毛氈屋頂所散發的濃濃焦油味

一坑路聚落內的𥴊仔店

瑞芳國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就是位於柑仔瀨的「瑞芳公學校」


【本文曾刊載於2019-04/134期源雜誌】
=======================================================================
Inspiration

  位於本省東北角的新北市瑞芳,就行政區域來看,北邊面向東海,大致沿台2線省道(北部濱海公路),從台鐵深澳支線八斗子站往東行,以迄於東北隅的鼻頭角均屬之;東南邊則深入加里山山脈,分別隔著鼻頭山稜(南雅山、苦苓嶺、苦命嶺)與貢寮相鄰,隔著燦光寮山、三貂嶺山群與雙溪緊鄰;南邊隔著三貂嶺瀑布群、五分山與平溪毗鄰;西邊沿龍門山、四腳亭、台鐵深澳支線周邊與基隆市接壤。

  說起瑞芳,就不得不提一下基隆河了。這條北台灣最曲折詭譎的河流,源頭在平溪鄉石底村西側,由上游河源至三貂嶺呈東北東(16方位來說即東北偏東)流向,但流到三貂嶺後卻有如巨龍甩尾,轉成北北東(即東北偏北)走向以迄員山子,再由此急轉西南西(西南偏西)流經瑞芳、四腳亭、暖暖至八堵,然後改向西南流,於南港進入台北市後,在關渡匯入淡水河。瑞芳境內的基隆河,因河床下降而造成河階地形,聚落於焉形成,文內所述的柑仔瀨便是其一。

  瑞芳擁有山、河、海三種豐富地貌,因而有大家所熟悉的金瓜石、九份、猴硐、三貂嶺、深澳象鼻岩、水湳洞、鼻頭角等觀光景點,這些點都在瑞芳轄區內;反倒是以瑞芳火車站為中心的瑞芳市區,觀光客大多是過門不入,頂多是利用轉乘火車或客運空檔,到站前美食街打打牙祭,本文所介紹的瑞芳即指瑞芳市區。

  由台北前往瑞芳,自行開車可走國道一號接62 號快速道路於瑞芳出口下。無車族可於台北車站搭乘東部幹線火車抵瑞芳站,行車時間約40(對號車)至50分(區間車);或於捷運忠孝復興站搭乘基隆客運1061(往瑞芳)1062(往金瓜石),經松山車站;或於板橋公車站搭乘台北客運965(往金瓜石),經捷運西門站、捷運北門站;或於捷運六張犁站搭乘中興巴士2025(往瑞芳,且僅上下班時段有班車),經市府轉運站前往。

  由於瑞芳市區道路狹窄,有意造訪文內景點的朋友,在抵達瑞芳後,改採徒步為宜。若以火車站為起點,可從前站出來,走火車站旁那個人行地下道到後站的老街,再沿瑞芳街,右轉逢甲路舊街,繞進輕便鐵道遺址,再經區公所直探舊隧道;接著折返過平交道後,右轉沿明燈路往前站方向行進,經瑞芳市場、區民廣場,到火車站前的民生街美食街一帶,這個區塊最是熱鬧;再沿中正路走到底,望見中山路上的瑞芳國小,左轉到介壽橋頭不過橋,右轉沿國小旁的河岸人行步道,可抵一坑路黑毛氈「寮仔」群,此處巷弄雖錯綜複雜,但區域不大,還不致迷路,最後接明燈路走回前站。

  至於「柑仔瀨」聚落,因離市中心尚有1.5公里遠,加上明燈路一、二段(102縣道)並無人行道,故不建議步行,而以開車為宜,或於明燈路上的「區民廣場」(出火車站後左轉200公尺),搭往猴硐、九份、金瓜石的客運(788808827965)在「柑坪里」下車(台北發的1062不停靠該站),再徒步進入社區,開車前往者,可將車停放於「柑坪里」站牌對面的瑞芳公園旁空地。

子平陸橋
  補述一點,瑞芳市區明燈路二、三段交界口的子平陸橋,係為紀念李建和先生而取名的。「子平」為李建和之別號,他曾任台灣省議員、瑞三鑛業常務監察(瑞三是由其大哥李建興所創),也與其他兄弟合營「海山煤礦」、「建基煤礦」,是台灣煤礦鉅子。李建和熱心公益,早年對瑞芳交通建設貢獻頗多,包括八堵到瑞芳的瑞八公路(今台2丁省道)、瑞芳往平溪的越嶺道路(106縣道)、瑞芳車站的人行地下道等工程,皆捐助大額款項。另李建和亦於1962年創辦基隆客運,是以早年基隆客運行駛之冷氣車曾以「子平號」為名。

  坦白說,瑞芳鬧區市容凌亂,老街規模也比不上三峽、大溪,許多老屋似乎不受青睞,殘破到須以醜陋的鐵皮來遮掩,毫無美感可言,難以成為世俗眼中的觀光景點。不過,瑞芳的產業、鐵道與人文風情,卻仍深深吸引我,從聚落,建物、街道,帶點考古意味,去爬梳一個小鎮的紋理與歷史,以如此角度走讀,反而可以將瑞芳看得更細膩!





4 則留言:

  1. 老街,60年時,生老病死日常所需店家全有。
    出生的娃娃衣物。金飾品。診所,牙科。碗盤店。修補,絲襪,鍋,鐤,手製,西服,旗袍,洋裝,棉被,雜貨店,百貨行,撞球店,米店,瓦斯店,金紙店,照相館,相命館,神壇,棺材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淘金熱潮讓老街繁華一時,難怪瑞芳有黃金故鄉之稱

      刪除
  2. 水金九,名字是黃金博物館的組長想到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