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深深感受到火車的生命力與人的激情互動,是如何在短短一剎那間緊緊結合在一起,那份感動,盡在不言中。
期待已久的澳洲遊,終於在忙碌的工作告一段落後順利成行了。由於是二月天,澳洲仍實施夏令節約時間,加上緯度高日照長,晚上九點天才黑,那種「頂著大太陽吃晚餐」的感覺真的很新鮮。當然,我們的起居作息也全亂了套,時間總是抓不準,最後只知道,太陽一下山也差不多該準備上床啦!
墨爾本是這趟自助旅行的第一個落腳地;如果問我,對這個號稱是「南半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第一個印象是什麼?我會回答,是叮叮噹噹的路面電車;瞧它,跑起來一副徐徐緩緩的模樣,跟墨爾本到處充滿文藝復興味的市容,及當地人悠哉的生活步調都很絕配。電車雖然跑得慢,但因路網及班次都很密集,使得這裡的巴士反而沒什麼人搭。
編號「00」的環市電車最具復古風,從早到晚,每隔十分鐘就有一班車,不但行經市區主要觀光據點,又是免費搭乘,這麼好康的事,外地來的觀光客當然不能放過。不過,要提醒的是,墨爾本市區路面偶有高低起伏,電車為了應付多變的道路狀況,煞車系統可是相當敏銳,後座力很大,站立時切記要抓好拉環,不然會像筆者沒事就來個人仰馬翻,難看喲!
這還不打緊,最教我困擾的是,這次旅行有幾天採租車方式,由於澳洲規定靠左行,如果行經四面都有車軌的十字路口,要右轉時必須得採兩段式前進,常因此搞得昏頭轉向。萬一在這個節骨眼,碰到電車大喇喇地橫檔在路口,那可真恨不得這怪物從眼前消失,原本覺得「可愛」的電車,此刻,恐怕得把那個「愛」字改成「礙眼」的「礙」了。
墨爾本市區有兩個主要火車站,一個是Spencer Street station,由於機場往返市區的「skybus」起迄站設於此,該站算是重要的轉乘站;另一站是Flinders Street station,這個老車站是全澳最有英式遺風的大站,建於1901年,古典華麗的外貌,黃色石材堆砌的壁面與典雅的鐘塔,都是整個視覺焦點所在。
這個車站最迷人之處還是在它的夜晚風華,整座建築在投射燈光的襯托下,可說是金碧輝煌,營造出有別於白天的景致,這也是為何有好幾個晚上,我會刻意「流浪車頭」的原因。此外,在車站正門下方有十三個時鐘,原本我還以為是世界各主要城市當地同步時間,後來仔細一瞧,才知是用來顯示開往不同目的地的最近一班列車時刻,也不知是哪位仁兄想出來的點子,真有創意!
墨爾本市郊的Puffing Billy 蒸汽火車也是這次旅途的重頭戲。在《鐵道旅行》No.2中有一篇Puffing Billy的深入報導,恰好也成了我按圖索驥的最佳指南。當天一早,我們從Spencer Street station搭8:50的捷運列車前往Belgrave,Belgrave是Puffing Billy的起點站。由於墨爾本的運輸系統「MET」,結合了電車、巴士和捷運,一票在手,通通適用,也難怪搭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族相當多;不過我們所搭乘的這班車因為是出城方向,隨著車行愈往郊區,乘客也一個個下光,路程還未過半,車廂只剩我們一家四口,彷彿是一列家庭包車,真過癮!
到了Belgrave ,離小火車(軌距762mm)發車時間還有半個鐘頭,這倒可以讓我很從容地端詳蒸汽老火車的外貌。步行到列車最前端,發現這班車連掛兩輛蒸汽車頭,熱心的站務人員告訴我,第一輛車頭是要迴送到Lakeside站後,再與部份卸下的車廂編組成該站第一班下山列車回Belgrave(多數班次以Lakeside為起迄站),第二輛車頭則繼續牽引剩下的車廂往更遠的Gembrook 終點站(一天一往返),這也讓我瞭解到,為何表訂時刻每天只有三班車上山,卻有四班車下山的原因了,觀察列車班次運轉也是鐵道旅行的另類樂趣哩!
10:30汽笛聲響,老火車在旅客歡呼聲中,唧鏘--唧鏘--緩慢前進,這一刻真教我雀躍不已。正當我拿出相機獵取沿線風光時,一位胖胖的列車長指引我說前面的景致絕不能錯過,哦!原來是到了有名的Trestle Bridge 木橋。木橋位置是個大彎道,剛好可以回頭看到後面數節鮮紅的車廂迤邐於綠叢中。大夥齊坐在窗台上,手腳伸出車外舞動著,和橋下看火車的過路人彼此揮手祝福;互不認識的兩群人,因為對老火車都有一份共同的傾慕,而在此匆匆一瞥,也算是一種緣份吧!
沿路風光一幕幕地不斷上演,時而是滿山遍野的小黃花,時而是青蔥蓊鬱的幽幽山林,復而又是深遠遼闊的牧場綠氈,美極了。沿路住家的主人和小孩,一聽到火車鳴笛聲,也都興奮地跑到庭院外和我們揮揮手,想必他們對Puffing Billy 有著深厚的感情,就連狗兒也搖擺尾巴目送我們,「犬吠火車」這句台諺在這兒可是一點也不管用。
一個小時後我們在Lakeside下車。此站並不是這班車的終點站,但下車的旅客不少,還包括大陸的旅行團,一陣喧囂吵嚷聲有如蝗蟲過境。不過這群蝗蟲僅一會兒就不見了,原來,跟團的安排是搭火車上山到Lakeside後,立刻會有遊覽車接送到下一個景點,這種走馬看花似的玩法我比較不喜歡,因為體驗不出Puffing Billy實質可貴的一面。我在車站內逗留許久,拍攝站務員與司機員身手矯健地卸下第一輛蒸汽火車頭,再以水鶴餵它水喝的鏡頭。看到這些活古董老當益壯的身子,也不得不佩服Puffing Billy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了。
我們以愉悅的心情信步到車站後方的Emerald Lake,欣賞湖泊美景。這裡的黑天鵝與野生紅鸚鵡一點也不怕人,中午在湖邊野餐時,還會飛來一起共享;在澳洲,人與鳥類竟可以如此近距離相處,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回程搭14:15的車下山,再一次陶醉在尤加利樹芳香的涼風裡。經過Trestle Bridge 時,並沒有見到橋下人在等火車,也許是童心未泯,到了終點Belgrave後,我意猶未盡,單槍匹馬延著26號公路,步行20分鐘到木橋下,準備充當一次橋下人,迎接下一班下山的列車。
在寧靜的橋下屏息以待,始終只有我一人,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不禁懷疑火車是否收班了。就在此刻,隱約聽到悠揚的汽笛聲穿透山林傳過來,精神也為之一振;隨著火車駛近,情緒也跟著亢奮起來。哇!終於從樹林裡冒出來了,是早上搭乘的那列回程車;司機老遠就在跟我微笑揮手,我也拿下帽子猛力與車上的乘客相互揮舞著,車內傳來陣陣的「Hi-Hi-」聲,夾雜在火車駛過的轟隆聲裡,前後不過二十秒光景,我卻已深深感受到火車的生命力與人的激情互動,是如何在短短一剎那間緊緊結合在一起,那份感動,盡在不言中。
 |
墨爾本市區五花八門的路面電車 |
 |
Metcard結合了電車、巴士和捷運,一票在手,三種通用 |
 |
棕色所示即為環市電車 (City Circle)路線圖 |
 |
編號「00」的環市電車 |
 |
環市電車很有復古風 |
 |
多半是觀光客搭乘 |
 |
電車走在起伏的路面,煞車敏銳,要坐安穩 |
 |
與環市電車同等級的古董電車,聽說目前(2024年)多已退役了 |
 |
身為一個世界級的都會城市,雙層觀光巴士不會缺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