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臨終前慢性病纏身,我每週會幫他洗一次澡,對我來說,每個SOP環節都是巨大工程,馬虎不得。
老人家皮膚敏感脆弱,於是我買了一款嬰兒沐浴乳,親膚、不黏膩也不刺激,爸爸用起來很滿意。
後來爸爸走了,這瓶沐浴乳還剩2/3,原本想留給媽媽用,但媽媽已失智,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想哄她洗澡,難上加難,沐浴乳用沒幾次。
沒想到,才間隔數月,媽媽也到天國去找爸爸了。自此,沐浴乳靜置在浴室一隅,沒有了「服務對象」。
直到去年底,我整理倆老遺物,才發現沐浴乳還剩一半,尚未過保存期限,丟掉可惜,於是便留著自己用。
必須說,這是很奇妙的體驗,每次將沐浴乳塗抹在身上時,總會聞到爸媽的味道,彷彿他們就在眼前,相濡以抹,彼此疼惜。
這幾天沐浴乳終於用完了,丟進回收桶前,我特別多看了幾眼,感謝它濕潤洗淨雙親的肌膚,也感謝它勾起我年幼時,爸媽一邊將肥皂打出泡沫,一邊輕聲細語地為我這個小屁孩洗澡的回憶。
原來,毫不起眼的肥皂泡泡,竟可以搓揉出對父母的孺慕與思念,一輩子也沖洗不掉啊!
![]() |
媽媽生日聚餐(2011/01) |
![]() |
全家一起逛台大校園(2014/11) |
陪爸爸到中正紀念堂運動(2014/12) |
開心拿蘋果,順便跟我寫的書合照(2015/03) |
祖孫三代(2015/05) |
爸媽鶼鰈情深(2015/06) |
![]() |
過一個路口便可到中正紀念堂,春天公園櫻花朵朵開(右,2016/02);夏天躲進大廳吹冷氣(左,2016/08) |
![]() |
妹妹回台灣,全家開心到飯館聚餐(2017/01) |
![]() |
可愛的兒童繪畫展(2018/06) |
媽媽生日,祖孫三代同聚一堂(2019/01) |
有時會帶爸爸到附近的芒果樹小公園散步(2020/02) |
溫煦的冬陽(2020/11) |
常帶爸爸到中正紀念堂,可惜沒多拍幾張照片(2020/11) |
三個「年輕人」在家中一起過新年,溫馨的回憶(2021/02) |
每年媽媽過生日,爸爸都喜歡吃芋頭蛋糕(2022/01) |
![]() |
有一天媽媽突然哭著跟我說:「我也要跟你一樣信耶穌」,四個月後爸媽一起領受神的恩典,我感動到不行(2022/04) |
![]() |
其實爸爸受洗前就參加過教會禮拜了(右,2015/05);媽媽在林森南路禮拜堂前留影(左,2023/02) |
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過父親節(2022/08) |
![]() |
自從爸爸走後,媽媽失智退化更快,我們付出更多心力照顧她(2022/12) |
用愛陪伴媽媽,真是何等甜蜜(2023/01) |
![]() |
輪椅的主人也換成了媽媽(2023/01) |
![]() |
那天是我生日,特別帶媽媽到礁溪溫泉泡湯,感恩她辛苦生我、養我、育我ㄧ輩子(2023/02) |
![]() |
雖然媽媽「很喜歡」惹我生氣,但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2023/02) |
媽媽,我愛您,繼續逗您開心(2023/02) |
![]() |
謝謝媽媽為我慶生,一起唱生日快樂歌(2023/02) |
![]() |
媽媽有黃昏症候群,似乎很怕太陽下山,我告訴她,別害怕,有我陪,陪您一起面對黑暗,一起迎接明天的曙光(2023/03) |
![]() |
逗媽媽跟她一起玩,她很快樂(2023/03) |
![]() |
我最喜歡聽媽媽說:「我們去公園散步好不好?」她一點都不累,上午中正紀念堂(右,2023/03);下午大安森林公園(左,2023/04) |
兩個大公園玩膩了,就去金杭公園(2023/04) |
媽媽我愛您,我要如影隨行陪伴您,寵愛您(2023/04) |
![]() |
媽媽到日照中心快樂上課(2023/04) |
![]() |
媽媽非常喜歡公園裡的花,愛不釋手(2023/05) |
![]() |
傍晚經常帶媽媽開心看降旗(左,2023/05);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帶媽媽出來散步(右,2023/06) |
![]() |
以往爸媽喜歡在樓梯間一起曬太陽(左,2021/01);雖然他們都走了,背影仍常留我心(右,2024/03) |
![]() |
媽媽擁有一雙編織的巧手,舉凡毛衣、圍巾到帽子,總是溫暖孩子的心。她織給妹妹的毛衣,還繡上英文名字(左,2019/01);織給爸爸的毛背心,如今我常拿來穿(右,2024/03) |
這輛輪椅,功成身退 |
爸爸生前常用的咖啡杯,後來他拿來當漱口杯,是妹妹買給他的 |
我買了這本書給媽媽,她喜歡讀三字經,用台語唸起來非常熟稔順暢,朗讀聲如今仍言猶在耳 |
妹妹用心良苦,用彩色畫筆寫下字句給媽媽看,陪她唸禱告文,唱日本童謠 |
替老人家洗澡是一件極其繁重的工作,老婆特別記下流程,以備來日請看護幫忙,可惜只用了一次 |
這間浴室的主人不在了,套頭浴帽還留著 |
沐浴乳與洗髮精,感謝它們濕潤洗淨雙親的肌膚 |
![]() |
今年教會首次舉辦清明追思聚會,跟爸媽説了思念話語 |
Inspiration
父母鶼鰈情深,白頭偕老60餘載。2014年父親意外跌倒,母親更是寸步不離地照顧他。
2022年10月父親蒙主恩召,母親深受打擊,原本的失智現象更加急遽。為了減緩惡化,這幾年來我推辭掉所有外界聚會與工作邀約,全心陪伴媽媽。坦白說,照顧失智老人所面對的挑戰,不斷在考驗我的身心能耐,說不累是騙人的,那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就這樣,我幾乎每天都會帶媽媽到住家附近的中正紀念堂與大安森林公園散步,甚至到礁溪溫泉渡假,晚近還帶她到日照中心上課,媽媽樂在其中,用燦爛的笑容迎接每一天。
2023年7月母親終究抵不過生命自然的衰退,短短一年不到便與天上的父親相遇了。相信這是上帝憐憫的安排,感謝主讓我有幸陪伴母親度過人生最後階段,既溫馨又甜美,也讓我體會到父母親的恩愛不渝,在時空中彌顯珍貴。
爸媽先後去了遠方,人生看似已無牽掛,但實則不然,內心反倒思念日深,滿滿地繾綣。這是我第一次與摯親的死亡照面,既震撼又驚惶;每憶及此,總會有世事難以復返的孤單,以及靈魂被抽離的傷痛。
有時,我似乎也體悟到「接受失去」是需要勇氣的,我不太懂要如何隱藏自己的情緒,也不想急著讓它過去,只想給自己一些時間,慢慢理解和接受父母逝去的事實。每個人適應悲傷的方式與時間都不盡相同,難過的心情不一定會隨著時間遞減,過程中可能會像鐘擺,時而覺得已經釋懷,時而卻又悲從中來。
不只生離死別,其實,療傷過程也是人生必修學分。除了靠宗教信仰撫慰外,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出口,讓這段漫長的止療過程能夠平順,也一度困擾著我。有朋友分享經驗,建議我重拾生活重心,讓自己「忙碌」到忘我,一切煩憂自可漸漸淡去。
2023年10月31日,我參加一場由詩人楊澤所導演的自傳紀錄片《新寶島曼波》電影發表會,那應該是我面對喪慟後第一次與外界有較緊密的互動。我與楊導素昧生平,由於製作單位在片中引用我部落格中的照片,因而受邀參加了那場盛會。影片有不少畫面在台北昭和町取景,約略青田街、永康街、金華街一帶巷弄,包括大安森林公園,差不多都是我日常活動的區域。看著看著,視覺上的熟悉感全回來了。只不過,觸景難免生情,不禁想起用輪椅推著爸媽遊走片中公園街景的往事,有點感傷!
這段日子,除了幾趟國內輕旅行,以及遠渡日本散散心,讓自己低落的心情得到些許療癒外,我也試著透過書寫讓積壓的情緒有宣洩出口,所以偶爾會在個人臉書po一些小文,抒發對父母的思念。最後,謹將這幾篇小文一併收錄於此,追思緬懷,永誌不忘。除有一篇較長外,餘均為「極短篇」。
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
一樣的落日夕照,不一樣的心情寫照
想念天上的媽媽,希望您也能看到……
(2023/08/22)
帶媽媽來看晚霞
這是她熟悉的地方
我猶如在欣賞一幅心靈圖像
雖遠在天邊
卻近在眼前
瞧
媽媽慈祥可掬的笑容
永遠都在
不曾道別
(2023/09/11)
還記得嗎?您曾經跟我分享65年前剛踏進北一女任教時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您唸師大時,班上有一位同學來自北一女,絕頂聰明,您十分「敬畏」,所以您常說:「會來北一女教書是一件『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深怕面對這群資賦優異的學生,會招架不住,砸了學校招牌。興奮的是,第一天上課的教室就在光復樓,因為光復樓歲數(1932年開工,1933年落成) 與您相仿(1932年出生),在心境上,存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我對光復樓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時候,那時我跟妹妹唸女師附小,每天中午都會從公園路走到北一女等您下課,再一起回家。每次進這棟樓,總會聞到一股老房子的「霉味」,但我一點也不介意,甚至還喜歡跑到一樓尾「聞香」,因為烹飪教室就在那裡,可以滿足口腹之慾。有時您會拿小點心給我們吃,尋我們開心,您笑說這是大姐姐烹飪課做壞的「實驗品」(那年代好像不流行NG這個詞)。
還有一次碰到颱風天,那時資訊不發達,進了教室才知當天停課。我和妹妹依例到學校找您,不巧,您外出不在,我們只好大搖大擺「直搗」位於光復樓一樓的江學珠校長辦公室求援,最後好像是校長麻煩一位老師送我們回家。經過那次驚魂記後,我感受到江校長慈祥和藹的一面,她真是個好奶奶。
今天光復樓修復完工典禮,學校請了張雅琴與崔麗心兩位校友來進行揭牌直播。很巧,她倆都被您教過,11年前她們還跟班上同學一起來家中探望過您,同學們歡天喜地,家裡從沒這麼熱鬧過。等她們離開後,您偷偷跟我說:「女孩子就是這樣,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變,屋頂差點被揭開!」
還有,在您90歲生日那年,她們班錄了一段祝福影片(原本要前來,因疫情而取消)。同學們就像女兒般,用誠懇溫馨的話語跟您問候,喚醒您的回憶。您跟媽媽欣慰又開心,還看了好幾遍,看完後您用感性的口吻說:「古早的學生咖午禮數、午感情」(以前的學生比較有禮貌有感情)。只是,誰都沒料到,那是您最後一次過生日。
親愛的爸爸,今天是北一女120歲生日,光復樓也「千呼萬喚始出來」,我特別帶您回娘家探望這位「老朋友」。老朋友風華依舊在,魅力不減當年,就像您一樣,永遠活在我心中。
爸爸 清水人
元旦是媽媽冥壽日
我買了兩張火車票
串連艋舺與牛罵頭
一來 緬懷最摯愛的雙親
二來 見證百年老店轉型
即將跨年
即將跨越平行時空與爸媽再相見
(2023/12/30)
小時候爸爸開車帶全家去中橫追雪,那是我一生極其難忘的回憶。冰天雪地怎一點都不冷啊?當時不懂,現在才知,原來是父母的愛,溫了我的身,暖了我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