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南埔映象水噹噹


聆聽竹筒汲水的嘩啦聲,再細瞧它黝黑滄桑的老身軀,感動之餘,實難想像滋養這塊土地的歲月巨輪,竟已默默運轉一世紀,轉出古意,也轉出活力。

  偷得浮生,跑了一趟南埔。朋友問我:「南埔在哪兒?」對這個名不經傳的小村落,我很難精確描述它的地理位置,總得借力使力,搬出一套「相對論」來模糊回應:「就在新竹北埔的南邊。」這是我最常用的標準說法。

  南埔,在行政區域上,算是北埔鄉的一個庄。通常要到南埔,多得先過境北埔--一個紅透半天邊的客家小鎮。

  慈天宮前的石板老街、大門深鎖的金廣福、古樸有致的天水堂、曲折狹窄的小巷弄,一到假日,人聲鼎沸,如果照旅行作家劉克襄先生的尺度,北埔早已「淪陷」,這點我倒是可以理解。

  1985年夏,從阮義忠大師的攝影展中,我看到了毫不矯情的北埔,即便是1990年春的初次造訪,靜如止水的情境,依然留存我心;只是,用「淪陷」這個字眼沉重了些,我比較喜歡以「活現」來詮釋現況,畢竟,沈寂已久的小鎮被觀光人潮喚醒後,生活機能變好了,多少也彌補了南埔的不足,當然,也凸顯了南埔的拙樸。

  金剛寺是妙禪法師修行的淨地,山腳下的金鑑堂則為其故居,兩者都是南埔公認的地標;不過,我卻認為,「水」才是構成南埔映象最主要的元素。

  在峨眉溪南岸的谷地內有一片水稻田,雖非平疇千里,但見白鷺翩翩,卻也教人心襟為之一寬。我忽然想起了宜蘭人喜歡拿清代李逢時這首田園詩來吟詠自己的家鄉:「野望蒼蒼多竹圍,水田漠漠柳依依。綠陰樹裡黃鸝囀,紅藕花邊白鷺飛。」南埔雖沒有蘭陽的大山大水,卻蘊涵著詩中那股恬適悠然的意境。

  百年水車是這兒最珍貴的資產。為了一窺其貌,我拐進田埂邊茂密的翠木林,順著潺潺水流前進,當地人稱之「南埔圳」,清朝中葉就開鑿了,是灌溉南埔水田的農業命脈。

  地點如此隱密,讓老水車得以延年益壽。乍見這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摩天輪」,腦海中浮現出『天工開物』這本科技史冊裡的筒車圖,頓覺時空錯置;坦白說,像我這種活在當下的文明人,此刻也不由得要放下身段,謙虛以對,好去看個究竟。

  可妙了,斜綁在車緣邊的竹筒,先被水車帶到最下方,姿態夠低,角度剛好,取水滿滿,然後再被帶到最高點,角度一翻轉,筒裡的水便順勢倒進上方較高的溝圳中,日以繼夜,像個不死老兵,令我無言而嘆。聆聽竹筒汲水的嘩啦聲,再細瞧它黝黑滄桑的老身軀,感動之餘,實難想像滋養這塊土地的歲月巨輪,竟已默默運轉一世紀,轉出古意,也轉出活力。

  翻過山頭,來到一座以糯米、黑糖混合紅磚推砌而成的老拱橋(雙安橋),少說也有一甲子的歷史;其旁那座新鐵橋,雖摩登卻不搭調,所幸,老橋安在!(註:20129月再訪時,老橋隱沒於荒煙蔓草,此景已不在)

  走上糯米橋,我注意到橋面左側有條小溝渠,比橋下溪水還清澈。是橋過水?還是水過橋?如此涇渭分明,真是罕見。聽村民說,小溝渠不單可灌溉,早期大夥日落耕作完畢,返家經過這兒,也會利用溝水將鋤頭、鐵耙清洗乾淨。「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這場景想必在此上演過;而我更好奇,「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哪?至今卻還沒找到答案哩!

  「水源」,其實和客家聚落息息相關。不遠處,我便見著了一窟搗衣池,那是當地婦女聚集洗衣的場所,即便今天洗衣機已普及,客家婦女溪畔洗衫的習慣仍在。三姑六婆們想打聽小道八卦,想交換生活經驗,小小池子擠不下多少人,每天清晨還得早早出門來卡位呢!

  拉雜成篇,總算將南埔拼湊出一個譜來。如果將北埔喻為大家閨秀,濃妝艷抹嬌滴滴,那麼南埔就是小家碧玉,素顏純真水噹噹了;下回有人再問我:「南埔在哪兒?」我會換個說詞:「先到北埔打完牙祭,再去問當地人吧!」


從大林橋遠朓南埔紅拱橋(2012年)

聆聽竹筒汲水的嘩啦聲(2012年)

轉出古意,也轉出活力(2012年)

整修後的南埔圳(2012年)

難得一見的芡實生態池(2012年)

庄內的洗衫坑(2012年)

恬靜的鄉間小道(2012年)

BK 柴燒磚窯麵包(2012年)

百年水車入口處(2008年)

大樹下的土地公廟(2008年)
林間小道(2008年)

很遺憾,水車被木欄圍住了 (2008年)

北埔慈天宮(2006年)

慈天宮前的石板老街(2006年)

天水堂 (2006年)

水井茶堂(2006年)

到老街打牙祭,行家推薦這家老店 (2006年)

雙安糯米橋 (2006年)

雙安糯米橋 (2006年)

橋面左側有條小溝渠 (2006年)

橋過水?還是水過橋?(2006年)

古樸的水車路標(2006年)

南埔田園 (2006年)

南埔田園 (2006年)

南埔田園 (2006年)

前往水車的田間小路 (2006年)

百年老水車(2006年)

百年老水車(2006年)

還沒圍木欄前的老水車(2006年)

老水車訴說它的歷史(2006年)

蜿蜒的水圳(2006年)

那一年,我們在天水堂(1990年)

那一年,我們在金廣福 (1990年)

那一年,我們跟南埔一樣水噹噹(1990年)


【本文曾刊載於2006-10-21/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圖文版另刊載於台灣月刊》2008月號,台灣省政府】
更完整的照片檔請參閱我的相簿 101-09漫遊南埔

===============================================================================
Inspiration
  
  南埔,一處田園味很濃的客家庄,第一次去是在2006年春末,為了找百年水車,順便尋訪一些曾經在地方采風誌上看過的景點;這些景點在還沒有被網路或媒體大幅報導之前,知名度並不高,或許只有在文獻上,諸如介紹當地開發史等章節的某個段落裡才會被提及,不過,因為它們見證了先民胼手胝足、蓽路藍縷的過程,景點本身的人文意涵極其豐腴,深深吸引著我;通常,只要是研判哪些文物可能還存活,便總會想去一窺究竟。當年那趟南埔行,多少也抱持著探索的味道。

  2008年歲末舊地重遊,路變好走了,去玩的人也稍稍多了;同時,路標、解說牌等周邊設施都已陸續完成,已適時提供外地遊客自助導覽的功能;但,比較令我失望的是,老水車因為被缺乏公德心的遊客不斷惡意使勁撥轉,以致經常故障,最後,村民不得不施做木欄來保護它,原汁原味也因而打了些折扣。儘管如此,相較於晚近,有許多地方後來也仿造了幾座人工匠氣味很濃的景觀型水車(如三芝水車公園、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南埔的老水車還是值得一看。
  小小南埔,處處藏寶,特別是最近這幾年,南埔在村民高度共識與農政單位通力合作下,全村休耕一年,修復了一條老水圳,重新以「黃金水鄉」之名活絡再現;這個故事很教我感動,所以,2012年9月初我三度來此一遊,做了一些田野記錄,也找到不少地圖上未標示的小景點(參我的相簿101-09漫遊南埔);這趟旅行,讓我更疼惜台灣這塊土地。南埔雖小,或許還有我所不知的截角,這就等著各位親臨挖寶,回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了!






手繪示意草圖,紅藍綠框放大圖如下(2012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