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日南驛站思想起、大安溪橋懷古情


歲月悠悠,時光洪流就像橋下粼粼波光的溪水,一去不復返。當我站在大安溪舊橋,遙想三百多年前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中的情境,滿腔竟是種奇妙的感受

  這趟旅行我期待了十年,為了只想在這座老橋上,留下一雙足跡!

  一九九二年末,搭海線復興號北上,駛離大甲站不久,赫然發現車窗左側有一座古樸的老橋相伴,溫恂的冬陽,將它雕飾出相當淒美的翦影;「那不是大安溪舊橋嗎?」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它的雙胞胎兄弟大甲溪舊橋,早就因國人對古老建築的默視而慘遭拆除,這座老橋能存活至今,還真是個異數!這次的海線之旅,決定到那兒追憶一些往事。

  電車是海線鐵路的主力車種,班次稀疏,跑的也不快,完全融入海線悠然自在的國度裡。竹南是這班車的起站,四節車廂空蕩蕩,沒有吵雜,沒有干擾,有的只是陽光透過車窗撒下的片片光影。在五十分鐘的車程裡,我充分享受一種自我放逐的旅行模式,隨著列車啟動、加速、減速、停靠,記憶的寶盒也一個個順勢打開了.......

  小時候常跟著家人從台北搭海線火車回清水,對日南和甲南(今台中港站)這兩個「南」字小站,老是搞不清楚它們的相對位置,就如同火車會先後經過那兩座很長的橋,橋下的河川到底是大安溪還是大甲溪?我始終不太確定。小小的驛站、大大的河床、長長的窄橋,對它們也只有這麼籠統的印象而已。

  直到唸了大學,我才設法要將它們的關係釐個清楚。我用筆將這二橫一豎構成的線條畫出來,二橫代表大安溪和大甲溪,大安溪的「安」字有個寶蓋頭,大甲溪的「甲」字帶有尾,頭在上,尾在下,所以北大安、南大甲就好記多了。這二橫又恰好把這一豎海線鐵路分成三段,頭頂著太陽,所以上段有「日」南;甲南指的是大甲之南,所以從方位看,中段有大甲,下段就有甲南了。

  列車緩緩滑進日南站,下車的旅客只有我和一位老阿伯。要出站得先進地下道再走上來,這是為了安全考量。近年來其他老驛站多已廣設天橋,日南站在視覺景觀上,算是比較好的。

  站務員早已守候在剪票口,老阿伯和他聊了幾句,看來是當地常搭火車的熟客了。而我拿著相機在月台遊晃,一眼就看出是外地來的;隔著另一條鐵軌,我向站務員示意:「歹勢啦,照幾張像。」他笑著向我點頭,還提醒我:「要注意安全喔!」小站的鐵道員感覺總是那麼地親切。

  為了瞭解這兒更多的人文情懷,我一如往昔,和站務員閒話家常。今天值班的是副站長蔡加慶。「比起過去我在員林站服務,這裡清閒多了,也比較有人情味。」蔡加慶笑著說:「自從鐵道迷口耳相傳,知道這裡還有一些古早年代的硬票後,買票的人比搭車的人還多,就曾經有一名警官一口氣買了一萬餘元的車票哩!」

  從歷史沿革來看,大甲人泛稱的日南,包括了日南社與日南庄,後者在前者東南方三百公尺。日南社舊稱南日社,是黃叔璥《台海使槎錄》所記載崩山八社中的一社,過去是平埔族道卡斯族聚落,社址在今日南國小;居民世代務農,有名的大甲帽蓆便是取自附近的三角藺草。日南庄則是後來漢人入境墾殖的聚落,因與日南社比鄰而為庄名,庄址在今日南社區一帶。儘管史蹟文獻對這塊土地有這樣的考據,然現今日南居民多已不清楚這段歷史痕跡,就連日南火車站在行政區域上,並不歸屬日南里,而是被劃歸在相鄰的孟春里。

  步出車站,順著小巷走到外頭馬路,兩旁店家門牌寫著「中山路二段」。這條昔日的台一號省道,早年往南經大安溪舊橋,會和大甲火車站前的中山路一段相連通。自從新橋完工,舊橋封閉,省道改走外環道後,車水馬龍盛況便不再,今日的桑田,往日的繁榮,日南火車站見證其間的變遷。

  步行十分鐘,往南來到中山路頭的T型路口,循著堤岸公路旁的石階,登上了大安溪舊橋。舊橋在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海線鐵路通車時,只走火車,鐵軌旁曾設有三尺寬的行人通道,後來的公路是借用鐵路橋墩所舖設。當我看到橋頭兩側,分別刻有「大安溪橋」和「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月竣工」的題字時,那份瞬間的感動,讓我重拾兒時的一些影像。

  猶記得當年,因鐵軌占用一半橋墩,使得公路橋面僅容單向車行,橋的兩端設有管制哨,於是,停在紅燈前等候通行的車輛,彷彿是在接受和平與寧靜的洗禮。待綠燈放行,大家不慍不火,井然有序。當車子行在狹窄的長橋上,會有一種茫茫然不知千里遙之感。直到對岸的鐵砧山由遠而近映入眼簾,方知快到橋尾了。

  至於火車與汽車競走的畫面,因為火車班次太少,有緣人才看的到。有趣的是,鐵公路緊貼架設,火車經過時,常可見坐在汽車上的人會趕緊將車窗關閉,以免被蒸汽火車上的煤煙燻到。六0年代,鐵公路運量漸增,加以原橋老舊,拓寬不易,新建的鐵公路橋樑不得不分家,一左一右,各自盤踞一方。今天海線鄉親搭火車看到這座老橋,總會睹物思情。

  印象中,曾有幾回在橋上看到老鷹在天空盤旋。聽老一輩在講,那是傳說中的南路鷹,是鄭成功所帶士兵的化身;他們死後不忍離去,每年清明節,都會重返鐵砧山懷念舊主。及至年長,我才知道,這麼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背後竟隱含著一些大自然奧秘的現象。原來,這群南路鷹就是冬候鳥灰面鷲,每年十月來台避冬,春季北返西伯利亞,清明節前後正巧飛到鐵砧山一帶,而大安溪北邊的火炎山擋住了南風,這群鳥便藉著地形效應所產生的穩定氣流,飛越海峽。也由於有火炎山當屏障,大安溪成為本省相當奇妙的一條河川,它將台灣氣候一分為二,以南副熱帶,以北是溫帶,東北季風吹到那兒便打住了。從北部搭車走高速公路的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在冬季,車行駛過火炎山下的大安溪後,原本陰霾的天氣會變得很開朗。

  大安溪源頭在大霸尖山,到了卓蘭後轉入平原,因坡度陡峻,水流湍急,昔日帆船可順流而下,「大安泛棹」也就成為鐵砧八景之一了。大甲詩人許天奎有詩詠道:
   「檣頭一幅夕陽中,飽受西風去鳥同;
    天外遙懸蒲葉綠,水邊低映蓼花紅;
    隔江玉樹歌商女,倚櫂煙簑坐釣翁;
    棖觸前朝興廢感,沙灘何處覓艨艟!」

  比較令我不解的是,苗栗與台中兩縣大抵是以大安溪為縣界,然而過了火炎山後,縣界卻偏離河道北移到房裡溪一帶。這使得許多外地人,在將大安溪視為天然縣界的印象下,常誤以為日南在苗栗縣,或明知日南是大甲鎮的一個里,而誤認其在大安溪南岸。

  若從河道變遷過程來看,光緒年代的台灣輿圖中,只有「房裡溪」而無「大安溪」,這意味著早年這兩條溪沒有明顯的區隔,房裡溪其實也含蓋了今天的大安溪,下游出海口呈瓣狀分流,早年北岸似應沿著今縣界而行;後來北邊分歧出一股河道,經過長期沖積,堆砌成今天苑裡日南一帶的平原。這可從苑裡順天宮前有塊「房里溪官義渡碑」得到見證。

  歲月悠悠,時光洪流就像橋下粼粼波光的溪水,一去不復返。當我站在大安溪舊橋,遙想三百多年前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中的情境,滿腔竟是種奇妙的感受。西風依舊吹,蒼蒼夕陽將歷史映照在老橋上。這兒離古樸的日南火車站不遠,下回有機會如果到大甲小鎮,可別忘了來此緬懷一番喔!
 


木造老站房正面,屋頂不對稱(2008年)


木造老站房側面(2008年)


木造老站房背面(2008年)


售票窗口(2008年)


左(1998年)與右(2008年),看出十年間有何改變嗎?


火車站前的老磚房(2002年)


從大安溪舊橋遠望鐵砧山 (2002年)


通勤電車是海線鐵路的主力車種(2002年)


已非常罕見的EMU300型自強號,一天只有一往返(2002年)


滿是斑駁的大安溪舊橋(2002年)


橋墩工法相當細膩,石材紋理分明(2002年)


大安溪舊橋(2002年)


淒美的橋身翦影(2002年)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月竣工(2002年)


日南車站四個字由右至左(1998年)


古意盎然(1998年)


火車站前的磚房殘壁(1998年)


這裡有賣早期的舊式硬票(1998年)


用來打印在車票上的「天虎株式會社」札日機,
是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古董(1998年)

買張硬票留作紀念
日南站已絕版的指定票
(經謝明勳先生同意取自
「台灣鐵道車票圖誌」)






【本文精簡版曾刊載於《鐵道旅行》2003年第8期,人人出版公司;「大安溪舊橋」主題版另刊載於《馨世代》2006年第9,大甲裕珍馨文化基金會】
==========================================================================

Inspiration

  再過幾天1011日,就是海線鐵路僅存的五個木造老車站90歲生日了。今年惟獨日南站受到台鐵青睞,準備在雙十節當天替它舉辦慶生活動,連國寶級的CK124也要開到這裡共襄盛舉。

  對許多火車迷而言,日南站絕不陌生,因為它是出了名的舊式硬票大票倉,許多稀奇古怪的老車票,晚近幾年居然還買得到,這都得拜小站早期生意清淡之賜。以我手上這張據站務員稱是最早印製的「日南到基隆」普通車票來說,印製時間約在民國51年,原本票價39元,買下它時以藍色戳記打上新票價51.5元,背面還印有「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懷舊標語。其實,目前停靠日南站的北上列車最遠迄站只到湖口,早已無到基隆的班次了。最教我婉惜的是,日南站原本也賣一款相當罕見的「指定票」,1998年底我跑去買時,站務員告訴我:「上個月被一名票癡搜括一空,絕版啦!」這,只能怪自己手腳太慢,殘念啊!

  至於大安溪舊橋,它是早年西部地區少見的鐵公路併用橋,台中縣政府於民國9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它的橋墩工法相當細膩,石材紋理分明,盡是歲月痕跡。不過,此橋目前已岌岌可危,只宜在堤岸邊遠望。

  除了老車站,附近還有幾個小地方可以去,像是日南站東邊的九張犁庄,四年前規劃了一條步道,可以看到阡陌良田的農村景觀,這可從日南站沿中山路往南步行到「新竹腳路」路口,左轉穿過鐵路涵洞即達;若再往東沿「通天路」(中6號鄉道),在過了高鐵高架橋後第一個路口左轉,則有條小路可以通到一處天然冷泉,都算是當地的私房景點。

  最後,要附帶一提,到日南玩的遊客,十之八九會到大甲市區一逛。裕珍馨是我常光顧的知名餅店,第二代負責人陳裕賢先生三兄弟為了感念父母當年辛苦經營,決定攜手共同傳承家業,並進而深耕餅藝文化,這故事就如同他們家的糕餅一樣,甜而不膩,總教我回味無窮,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在裕珍馨創店40週年的同時,投稿《馨世代》的主要原因了。

2 則留言:

  1. 讚....要蒐集很多資料嗎?

    回覆刪除
  2. 真多謝!
    除了圖書館,多次實地走訪,也累積不少見聞,這是我每次旅行最感可貴之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