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徐徐吹,彩霞滿天飛,一列南下莒光自眼前呼嘯而過,一如當年那班遲暮列車,奔向綺麗的遠方。
那年,在台中唸大學,結識了一位從台北跑到彰化唸教育學院的女孩。有一次,我鼓起勇氣,與她相約一起回學校。
還記得,我們搭台北下午四點半發的光華號。那是一班非常傳奇的列車,中途不停,走海線直抵彰化後,摘掛四節車廂折往台中,其餘車廂則繼續南下。
即便當時高速公路已分段通車,許多旅人也開始捨火車改搭快捷的中興號或野雞車,但我仍獨鍾這班光華號,只因它天衣無縫的走法,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可以先送她到彰化,再搭原車回台中。
列車南下,急速甩開新竹及香山站,再緩緩貼向海岸線,然後輕輕滑過崎頂站;此刻,約莫黃昏,斜陽送晚,滄海浴日,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崎頂夕照留給我的第一次印象。
不過,這班「夢幻列車」終究成了「遲暮列車」,或許是情不深、緣更淺,與女孩只有短暫交往,一如隔年,鐵路電氣化完工,光華號悄悄走入歷史。
崎頂小站,看似平凡,實則耐人尋味。小站,到底有多小?十年前,它被降為無人招呼站,是縱貫線上最北的招呼站,只停慢車;在這兒搭車,都得「先上車,後補票」,這意味著小站業績每況愈下,不受台鐵青睞。
其實,早年崎頂以海水浴場聞名,青松銀沙,景致清幽,附近盛產西瓜,浴罷飽嚐,吸引不少遊客前往。1990年代,西濱公路尚未開闢,弄潮客多半搭火車,台鐵還一度停靠一、兩班莒光及復興號,盛況可見;可惜,浴場經營不善,時開時關,如今已衰敗。
晚近,車站寥落了,但周遭環境在社區營造加持下,有了些許蛻變。小小村落,沒有霓虹閃爍,也無名山大澤,加上火車站深隱巷陌,這種蛻變,極其內斂,外地人不易察覺。
首先,是車站上方的觀景台,海拔不高,視野卻極佳。數年前,竹南鎮公所引借中港八景之一的「老衢觀海」,在此闢建新景點。事實上,昔日「老衢觀海」確切位置,應為觀景台北方1.5公里的清天泉聚落後方山丘才是,但因現址離火車站較近,亦為觀海絕佳處,遂在此復刻重現。
玩味的是,台電在沿海矗立了數座巨型風車,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據悉,自觀景台遠望,夏至日落點正巧位居前方風車處,到了冬至則會移往左邊另一座風車,這龐然怪物儼然成了日落定位信標。天地自然運行,當夕陽撞見風車,竟能順著即定軌跡共譜浪漫戀曲,也算是另類的天作之合了。
初訪時,看到主事者在「衢」字旁加註(ㄑㄩˊ)的讀音,甚感貼心,但對「老衢」二字意指為何,卻未加說明,心中難免疑惑。
後來是查了文獻,才知崎頂舊稱「老衢崎頂」,一個既饒舌又斑駁的怪地名。「老衢崎」很早就出現在清代輿圖了;「崎」意指山坡,「崎頂」即山坡之上。至於「老衢」,則有數種版本,一說是老街;二說是當地丘陵起伏如龜背,而「龜」在苗栗沿海「頭北仔腔」(墾民來自泉州惠安)音近「衢」;三說是「老衢崎」在尖筆山一帶(今國道3號香山交流道附近),此山為珊瑚礁地質,亦即「咾咕石」,「老衢」為「咾咕」之轉音。
若從清朝姚瑩在《臺北道里記》所述之情境,再對照今天崎頂周邊自然景觀研判,我比較傾向後面兩種源自地貌特徵的說法;以當時險要地勢,要形成市井甚為不易,老街一說似嫌牽強。
但不管是何種版本,「老衢崎」位居臨海制高點,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不僅是竹塹(新竹)南赴後龍、大甲等海線的官道要衝,十八世紀末,還是義軍對抗日軍的古戰場;目前國軍在尖筆山還有不少營區。
接著,再沿觀景台右側木棧道拾級而下,走一段幽林小徑前往北邊的崎頂一、二號隧道。原本,它們隱沒荒煙,極其鬼魅,近年才在地方政府費心整理下,以「子母隧道」之名重見天日。
初時,小徑緊臨鐵道,只消隔著鐵絲網,便可近距離感受火車狂奔的臨場震撼。未幾,與鐵道漸行漸遠,中間被常綠喬木所阻絕,並延伸至密林深處,終而完全隔離。
忽地間,一片蓊鬱映入眼簾,如入幽境,兩座隧道靜臥遠處,好似在頤養天年,教人不自覺都想放輕腳步,深怕吵醒了它們。
較之舊山線隧道的深峻狹窄,崎頂隧道外觀相對磅礡,因為它們曾是早期罕見的雙軌遂道;此種氣勢,就在步入洞口的剎那,感受最是強烈,頓覺自身竟是何等渺小!
進了隧道,仔細端詳內壁,上下層分別以紅磚及洋灰磚襯砌,色澤古樸,渾厚堅實。而在一號隧道南口,還可看到美軍戰機掃射的彈痕;1945年二戰期間,鄰近的竹南站慘遭盟軍轟炸,站房、鐵軌、倉庫,無一倖免;據聞,當時有一列滿載日軍的火車,在槍林彈雨下躲進這座隧道避難,因而遭受砲彈洗禮。
一般遊客來此溜達,不必帶著太多鐵道常識,解說牌已大抵做了描述;但是,我卻偏愛探索一些更細膩、更底層的經緯脈絡,比方說,較易被忽略的,在二號隧道內右側牆面上,有一處標示了距基隆起點122公里的里程數;若依台鐵最新資料,位居隧道南側的崎頂站,距基隆才120.8公里,顯然,這些數字背後,隱喻了一段鐵路多次改道的故事。
縱貫線興建之初,香山竹南段是走尖筆山東麓,還挖了一座隧道;直到1928年,因舊線坡度太陡,為配合鐵路雙軌化而移往西麓崎頂段,惟尖筆山呈東西橫亙,路基受當年地勢緊臨海岸影響,不免又開挖了崎頂隧道。
70年代鐵路電氣化施工,因沿海地形在經年累月後已陸化成新生地,海岸線逐漸外張,鐵路因而得以捨棄隧道,再度西移,一併解決了山洞淨空不足及路線曲率半徑過小等窘境。
只是,鐵路改道,鄉間卻盛傳壞了風水;據說尖筆山屬「龍蝦穴」,身軀在尖筆山頭,蝦尾在今公義路一帶,日本人修築鐵路,先後在蝦尾與雙螯處開鑿山洞,導致地方出現「雞不啼、狗不吠」的異象,爾後在山頭立了「龍神碑」,才鎮住煞氣;穿鑿附會的風水說為崎頂隧道添增一絲神秘。
小站所在路段既非山線亦非海線,卻擁有山線般的隧道遺跡,也有海線般的浩瀚風情;這不禁教崎頂人開始懷念起那座古樸的木造老站房,若非當初拆得太早,小站況味想必更加濃郁。
五年前,帶著老伴走訪崎頂,前年秋天又揪了幾位友人來此尋幽,大夥皆留下深刻印象。隨著「微旅行」概念的盛行,即便是無車族,也可輕鬆搭火車來此半日遊,雖僅兩、三處景點,卻已十足動人。當然,對我來說,在時空遞嬗的人生旅途中,與崎頂結緣,還多了些微妙的成長際遇。
海風徐徐吹,彩霞滿天飛,一列南下莒光自眼前呼嘯而過,一如當年那班遲暮列車,奔向綺麗的遠方;一樣的崎頂夕照,不一樣的心情寫照,我的青澀往事,也許它知道……
老衢觀海(2011年) |
觀景台上看火車,既安全,視野又極佳(2011年) |
崎頂子母隧道,由北而南,分別是一號(較長)及二號(較短)隧道(2011年) |
一號隧道南口(2011年) |
一號隧道北口(2008年) |
一號隧道北口(2008年) |
一號隧道南口(2008年) |
一號隧道南口有二戰期間遺留的彈痕(2008年) |
近瞧砲彈痕跡(2008年) |
二號隧道內牆,標示距基隆起點122公里的里程數(2008年) |
崎頂夕照(2008年) |
崎頂夕照(2008年) |
觀光號列車進入崎頂隧道《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右邊舊線(經崎頂隧道),左邊新線(已不經隧道)《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崎頂信號所隧道《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崎頂海水浴場廣告看板《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本文精簡版曾刊載於2013-02-03/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本文對老照片之引用均遵照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範圍相關規定,謹向照片攝影者及典藏者致謝】
==========================================================================
Inspiration
您曾有在火車上看太陽自海平面昇起或落下的經驗嗎?老天爺很公平,中央山脈縱貫台灣南北,將欣賞日出與日落的機會平均分給了東海岸與西海岸,想看日出得跑東部,想看日落得到西部。
不過,要在火車上看日出日落,還得碰碰運氣;除了要選鐵路靠海的路段外,還要選良辰吉時的班次,最重要的,若是前面兩者都具備了,萬萬不幸您的座位靠走道,旁邊靠窗那位旅客甲,偏偏又是個極度怕日曬的雀斑族,難保不會將窗簾一拉,最後,可能什麼都看不到,那就只好移駕腳步到車門邊,與陽光有約。
看日出,比較辛苦,宜蘭線的石城至外澳、北迴線的觀音至和平、南迴線的太麻里至大武等路段均佳,惟拂曉時分班次甚少,僅宜蘭線及北迴線有少數通勤區間車,不適合台北都會族;除非,去參加台鐵的跨年曙光郵輪列車活動,只是,年年秒殺,手腳要快。
看日落,相對輕鬆多了,縱貫線的香山至崎頂、海線的龍港至白沙屯、南迴線的加祿至枋山等路段均佳,其中又以香山崎頂段班次最多,可列為首選,頗適合不慣於早起的台北上班族。
如我這般等閒好事者,已迫不及待設計了一套窮忙族崎頂半日遊,只須向老闆請個半天休假,即可享受愉悅的「微旅行」。
以民國101年4月25日最新改點的火車時刻表為例,可搭台北271次12:50太魯閣號往新竹(僅週一至週五停靠),於13:45抵達後,轉1183次13:56區間車往崎頂,14:09抵達;因太魯閣號未必好買,若已售完,或可搭台北125次13:00自強號往新竹,於14:11抵達後,轉2533次14:18區間車往崎頂,14:31抵達。
下了車,首先可登上「老衢觀海」拓展視野,不只看火車,還可看漁船出海,運氣好的話,甚可見到新竹空軍基地起降的幻象戰機,陸海空一次看過癮。接著,再朝子母隧道前進,此處可以窩久一些,或許帶個野餐之類的也不錯(記得別留下垃圾);或是玩玩猜火車,聽聽它們的呼吸聲,你將會發現,每種列車喘氣的節奏居然都不一樣。然後,再重返「老衢觀海」,欣賞夕陽餘暉;記得,台北出發前,先上氣象局網站查一下「鄉鎮氣象」,看看竹南鎮當天的日落時間。
打道回府,肚子也餓了,可搭17:48至18:48間的多班北上區間車往新竹(記得要過天橋在對面月台上車),行車僅約15分。不急,何妨到了新竹先下車去城隍廟填飽五藏廟後再回台北。
打道回府,肚子也餓了,可搭17:48至18:48間的多班北上區間車往新竹(記得要過天橋在對面月台上車),行車僅約15分。不急,何妨到了新竹先下車去城隍廟填飽五藏廟後再回台北。
好了,此等安排,想必各位已是滿心期待。最後,要藉此感謝前年秋天被我點名一路陪著「老吳觀海」追火車的諸位好友,希望那趟崎頂之旅,能在你我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崎頂木造車站未拆除前的老照片(感謝郭俊傑先生攝影提供)
|
婚前,在「崎頂海水浴場」為「處男」人生里程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