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二八水的黑頭仔


如今,看到這幅畫,總感覺自己的心靈仍融合在揚眉吐氣的嗆嗆聲、蓄勢待發的嗚嗚聲中,彷彿已買了張硬票,興奮地等候蒸汽火車噗嗤、噗嗤開動……

  空氣中彌漫一股煤煙味,有點酸溜,帶點刺鼻。老中青三代黑頭仔齊聚一堂,添煤加水,補充活力再上路。

  論輩份,那頭文字D最老大,超炫的DT586,拖著煤水車,卯足了勁,像個拼命三郎,南征北討最在行,號稱是縱貫線上的「客貨雙雄」。

  一旁頭文字C退居老二,黝黑的CK124,自備水櫃,少了煤水車這個拖油瓶,前拉後推,身段靈活,不跑幹線,只跑支線,倒也僅守老二哲學。

  屈居老么的345號小黑頭,沒有疾風迅雷般的氣勢,卻有看似憂鬱實則樂天的比利時血統個性,在氤氳蔗香下,儼然是最甜蜜的列車。

  因為扮演集散轉運的角色,這個小小「大」站,滿是欣欣向榮。一列列載著香蕉、木材、鳳梨和遊客的黑頭仔,伴隨濃濃白煙,高亢笛聲,忙碌飛馳。站外的油車間、布料行、碾米廠、雜貨店,萬商雲集,人稱「小台北」,一路風光40年。

  1974年,那條名叫「社線」的糖鐵五分仔車悄然停駛,345號小黑頭頓失舞台,晚景悽涼。

  1979年,電氣化電桿林立,奔馳近百的黑頭仔光榮退役,象徵台灣鐵路的世代交替。怎知,就在同時,DT586一夕間化成廢鐵,CK124被禁錮在牢房裡,茍全老命,如此頤養天年。

  直到2001年,一羣火車迷合力推手,促使了CK124在繼CK101後重現江湖,堪稱是鐵道界的一樁盛事。

  還記得那天,我置身在豪華空調的車廂內,望著「老火車蒸蒸日上、新動力一日千里。」的文宣海報,所搭的這班自強號,卻像個洩了氣的皮球,先是動力故障,調度錯亂,最後「掛」在原本應該呼嘯而過的老驛站。

  我遠離怨聲載道,踱步往人囂較少的月台南端,遙望當年那座煤台與水塔,雖有「物換星移幾度秋」的感慨,卻也「萬物靜觀皆自得」,腦海裡已隱然勾繪出縱貫、集集與社線,三代黑頭仔齊聚二八水的影像。

  如今,看到這幅畫,總感覺自己的心靈仍融合在揚眉吐氣的嗆嗆聲、蓄勢待發的嗚嗚聲中,彷彿已買了張硬票,興奮地等候蒸汽火車噗嗤、噗嗤開動………

  一趟輾轉曲折的旅程,竟有一串不期而遇的驚豔與失而復得的喜悅。這,是該感謝鐵路局的不「爭氣」,還是自強號的不「自強」呢?

註:二八水,彰化縣二水鄉舊名,源於該鄉南邊有濁水溪與清水溪,呈八字型匯流於此;另說是八堡一、二兩圳在此呈八字分水。現今二水站內的煤台,為迎接蒸汽火車復駛,曾改建整修過,老水塔則仍保有早期原貌。站外北側另有蒸汽火車展示場,CT278大黑頭與345號小黑頭安養於此。  



二水站第二月台

由跨站天橋遠望水塔與煤台

那四棵椰子樹是站前地標,惟右側那棵南洋杉現今卻已不在

1998年時位居光文路上的紅磚老店面,近年已拆掉大半

1998年時的蒸汽火車展示場

CT278大黑頭與345號小黑頭

大小比例懸殊

糖鐵社線五分仔車站

台鐵彰化機務段二水分駐所

水塔與煤台

這是整修後的煤台,上方有類似水鶴功能的加水設施




【本文曾刊載於2006-09-10/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並轉載於《鐵道情報》2009年188,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
Inspiration 

  1998年的那趟旅程促使了我在腦海中勾繪出這張草圖,不過卻直到2001年才付諸畫紙,且再事隔五年始發表於副刊。寫作歷程延宕甚久,主要還是因期間適逢職務異動,公務不敢稍怠;所幸,對自己的創作靈感仍有所堅持,視為減壓良方,一點一滴,積水成淵,終究還是給它完成了。

  回頭再看這篇拙文,「意象」成份居多,故想藉此另以「寫實」筆法補述當天行程,一來是可留個完整紀錄,二來是「追根究底」的怪癖難以根除。

  1998年因公出差,在高雄開完上午的會議後,搭14點高雄發的1028次自強號前往台中,繼續隔天行程。原本規劃是要利用連續出差的空檔搭這班車到彰化(該車走海線),再轉電聯車順探開張沒幾個月的大慶火車站。

  所搭的這班自強號,疑似供電系統出現異常,走走停停,列車勉強嚕抵二水站後便跑不下去了;此時,隨車人員廣播,請大家下車等候另一班臨時調派的電聯車來接駁,車上旅客一肚子火,因為,行程已被耽誤許久;為此,我臨時改變心意,退了餘程票,捨大慶就二水,花兩個小時閒逛這個不曾逗留過的小鎮,細察週邊景物,文思泉湧,心情頗為愉悅。

  出站前,我先駐足遠望水塔與煤台等鐵道設施,然後在第二月台看到那塊仿螺溪石的石碑,上題「往觀光勝地日月潭,請在本站轉車」;雖說台鐵目前已有台中往返車埕的直達列車,但早期要搭集集線皆需在此轉車,這塊石碑凸顯了當年二水站的樞紐地位。

  走出車站,細瞧這個全省少數僅存的磚造驛站;極簡的歌德式風格,圓型牛眼窗,搭配磨石子圓柱,塗以米黃色外觀,給人相當柔和的視覺感受。而站外那四棵高聳雲霄的椰子樹,據當地耆老表示,是因曾有一位日本皇族增澤子爵,對二水秀麗的風景極為嚮往,而於1931年遷居於此,並在車站廣場前右側,設立佔地20餘公頃,兼具學術與賞景功能的「增澤熱帶果園」,椰子樹便是當年為配合果園所營造的南洋風味而栽植。最初站前廣場還有假山造型的小花圃,不過,光復後已拆除,獨留這四棵椰子樹。

  站前直行是最熱鬧的光文路,仍可見歷史悠久的碾米店、雜貨店,不難想像光復初期二水街頭人潮川流的繁華景象。

  再沿著站外的光聖巷往北走約200公尺,便可見舊式燃煤蒸汽火車陳列場;這是鄉親們為感念老火車對地方的貢獻,而由當地旅日華僑張阿排先生與旅北同鄉會許水森會長,居中向鐵路局與台糖申洽獲贈,其內展示了CT278大黑頭仔及345號小黑頭仔;由於兩輛黑頭仔大小比例懸殊,為了避開四周柵欄,我的相機竟難以將它們一塊完整入鏡。

  續行橫越前方平交道,沿著鐵道旁小路南行,可見有一棟日據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所遺留的糖鐵社線五分仔車站。這條與集集線平行相伴到濁水站才分道揚鑣往南投的糖鐵社線,雖然軌道已拆盡,原有路基改鋪成自行車道,但木造站房卻意外健在,目前被當成倉庫,外觀大致良好,如能稍加整修,也是值得保存的鐵道文化財。

  社線車站旁是有名的台鐵彰化機務段二水分駐所,這裡有更多值得一探的寶藏。由於二水略居縱貫線中點,設有機關庫,早年南來北往的蒸汽火車大都會在此停靠,添煤加水,最多曾有七部CK120型水櫃式蒸汽火車進駐二水站,肩負集集線轉運功能。其旁那座四層樓高的水塔,在二次大戰期間曾是盟軍轟炸的目標,相傳當年美軍在火車站附近投下數十顆炸彈,媽祖顯靈庇佑,用裙襬將炸彈甩開,才使得水塔在槍林彈雨下倖免於難。對老一輩二水人來說,這座水塔與他們共度過一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格外有感情。

  水塔前方原本有座舊式煤台,台鐵為配合CK101蒸汽老火車復駛計畫,將它改建成現代化加水站,雖少了些許古意,但在電氣化電桿林立的二水站內,專司黑頭仔的傢伙至今還留存,彌足珍貴。

  能如此鉅細靡遺地描述這趟曲折之旅,其實還真得感謝「元凶」----那班不太「自強」的EMU100型自強號;它乃台鐵第一代(1978)引進的電聯車,1998年搭乘時,北高班次只剩一天一往返,其餘班次多已被推拉式(PP)自強號所取代;不過,正因為它的稀有性,加上鐵道界公認的絕佳靜音性,讓我在千載難逢的機會下仍刻意挑選這個班次來搭乘;無奈這款車年事已高,故障頻傳早非新聞,當年就被我給碰上,雖說別人眼中的「不幸」意外成為我的「萬幸」,畢竟我搭火車也少遇這種狀況,遂於文末將那五味雜陳的心境順帶一筆,這就有請鐵路局的朋友多多包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