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三貂嶺站,豈是一個「險」字了得


宜蘭線上最具特色的小站,常年籠罩在迷離煙雨中,月台下的基隆河壺穴,彷彿是先人留下的腳印,在獉狉蠻荒中墾拓出一片天地。

  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境內的三貂嶺火車站,是宜蘭線與平溪線的分歧點;通常鐵路主支線銜接站為供列車交會接駁,多具有站場寬闊的特性,然三貂嶺站卻受限於腹地狹窄,站內僅有兩股通過線,致平溪支線不得不改由侯硐或瑞芳為起迄點。

  「三貂」這個地名,溯自1626年,西班牙人航行到台灣東北角,發現這塊美麗的土地,遂大舉築城,取名聖地牙哥(Santiago),以作為侵台據點,後來漢人將其譯音成「三貂角」;雖然今天三貂嶺與三貂角直線距離有二十公里之遙,但當年都在西班牙人管轄地域內,故今天的雙溪與貢寮一帶,往昔就泛稱三貂地區,清光緒年間便曾設有三貂堡,隸屬基隆廳。

  宜蘭線在瑞芳至三貂嶺間多沿基隆河谷而行,尤以三貂嶺附近,自古即以險峻著稱,懸崖峭壁,怪石奇岩,車站就建在基隆河峽谷上,月台緊貼岩壁,下臨深淵綠水,出了車站也沒聯外道路可通,是個杳無人跡的驛站。

  該站與平溪支線的淵源匪淺;平溪線最早是台陽礦業公司為運煤需要而建,原先規劃路線自深坑經木柵往台北,但深坑居民反對,只好改向往北與宜蘭線銜接,而當年宜蘭線北段自八堵起採分段施工,其中侯硐至牡丹間於1922年通車,配合平溪線稍早於1921年完工,遂於兩線交會處設三貂嶺站,監控與調度平溪線火車進出,這可從今天三貂嶺月台上廢棄的號誌樓得到見證。

  早期車站附近還有幾戶靠採煤維生的散村,因對外交通僅有火車,故三十年前宜蘭線最高級的觀光號列車還曾停靠該站呢!

  鐵路在過三貂嶺後便一分為二,平溪線右行,宜蘭線則橫跨基隆河後進入三貂嶺隧道而抵牡丹站,日據時期,同一路段的舊線上,原有三瓜子與舊三貂嶺兩隧道,由於地勢險惡,施工困難,兩隧道洞口分別題有「至誠動天地」與「萬方輻輳」,可說是宜蘭線最重要的鐵路文物資產。

  距車站東北方約2公里的三貂嶺山頭(近猴硐站),海拔550公尺,是昔日淡蘭古道的一部份。古道曾經是鐵路未開通前除了海路外,唯一前往宜蘭的陸路。清嘉慶12年由台灣知府楊廷理,以翻山越嶺方式自暖暖、四腳亭、瑞芳過三貂嶺,再經頂雙溪、草嶺進入蘭陽平原,惟因年代久遠,蹤跡多已難尋,現今保存較完整者僅有三貂嶺古道與草嶺古道兩段。

  而三貂嶺古道途中則有個「金字碑」,是同治6年台灣總兵劉明燈路巡於此,見地勢險惡,十丈懸岩相向,又常有土番出沒,遂立碑鎮邪;而地方也流傳著一句俗諺:「過三貂不想某(妻)子(孩子)」,原意指三貂嶺形勢險絕,過路人多拚命趕路,但卻被後人誤解為過三貂嶺是要到基隆台北花天酒地,而忘記家中妻兒。

  三貂嶺,這個宜蘭線上最具特色的小站,常年籠罩在迷離煙雨中,月台下的基隆河壺穴,彷彿是先人留下的腳印,在獉狉蠻荒中墾拓出一片天地。三貂嶺站的原始美,豈是一個「險」字了得!


三貂嶺站平日進出旅客寥寥無幾

對號列車雖不停靠,但因位居宜蘭線與平溪線輻湊,至今仍為三等站

常年籠罩在煙雨中,月台地面多半濕淋淋

三貂嶺站的重要歷史地標--號誌樓(2009年已遭拆除)

緊臨山壁的第二月台專供停靠往瑞芳、八堵、台北方向的班車

腹地狹窄,站內僅有兩股通過線

鐵軌旁這條小徑是車站唯一的聯外道路,汽車開不進來

貨運列車越過「第三基隆河橋」,發出的引擎聲,車還沒出現,老遠就聽到

剛離站準備駛往平溪的列車

三貂嶺隧道是宜蘭線第二長的隧道(2104公尺)


 【本文曾刊載於2000-03-16/聯合報/鄉情版】
===============================================================================
Inspiration

  七0年代末期,三貂嶺站只停靠普通車,連平快都呼嘯而過,會從外地搭火車在該站下車的旅人,大多是要前往附近三貂嶺瀑布羣的登山客。自從煤礦停採後,人口外流,小站業績更顯清淡,加上地處孤僻,因而保有一絲神秘色彩。

  如果問我,到了三貂嶺車站後最想怎麼走?我想,除了跟大家一樣,到三貂嶺瀑布羣尋幽外,謹再獻曝以下兩點,惟在他人眼中,這兩點未必有趣。

  其一,每次造訪,總喜歡沿著鐵路旁小徑步行到三貂嶺隧道口,聆聽火車奮力爬坡的引擎怒吼聲,特別是在宜蘭線還沒電氣化的年代。

  我知道,隧道的另一端是牡丹站,宜蘭線著名的牡丹坡便是從雙溪經牡丹、三貂嶺一路往猴硐方向爬升,震耳欲聾的柴電機車頭會加足馬力,自彼端進入山洞,然後像隻快窒息的野獸從漆黑漫長的三貂嶺隧道口猛然竄出;試想,那種與火車如此近距離邂逅的場景,有多震撼!當然,列車也會從隧道內帶出濃濃地柴油煙味,雖嗆鼻,卻總教人聞之而懷念起過去搭乘藍皮列車鑽進山洞裡的情景,懷舊味十足,夫復何求?宜蘭線電氣化後,目前只剩部分貨運列車及少數跑花東線的DR型自強號是以柴油動力牽引,要親臨體驗得把握機會了(特別提醒,鐵道旁雖有人行步道,仍務必小心,保持安全距離)。

  這座隧道還有個特色,由於隧道北口瀕臨基隆河,為防止河水暴漲灌入隧道流向牡丹,因此設有防洪閘門;然而弔詭的是,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基隆河水位暴漲,防洪閘門破功,滾滾洪流竟還是順著隧道灌入了牡丹、雙溪地區,三貂嶺隧道一夕間成了下水道,穿山引水的災難也讓人見識到大地反撲的力量。

  最想怎麼走?其二,乃是從該站搭平溪線柴客往菁桐,一上車便跑到第一節車頭觀景窗,細瞧列車由宜蘭線切換到平溪線的連續動作(詳後照片)。可別小看這短短約兩百公尺長的距離,列車得從三貂嶺站靠河側月台,接連往右跨過兩處橫渡線,經過五個轉轍器後,才得以切入靠山側的平溪線,如同過關斬將般,相當有意思;這也難怪,三貂嶺站雖然每天進出旅客寥寥無幾,但因位居輻湊,鐵路局尚不敢將它降為無人進駐的招呼站,至今仍以三等站規模在營運;只可惜,月台上昔日那座深具歷史定位,專司行車控制的號誌樓,卻已在20098月被悄悄拆除了。

  知名生態作家劉克襄先生,曾將三貂嶺車站喻為全世界最貴重的孤獨,如果他知道陪他一起閒蕩過的號誌樓消失了,是否也和我一樣,恐不再有勇氣,抱持著不是貴重,而是沉重的心情去舊地重遊呢?  


列車緩緩駛離三貂嶺站(往宜蘭方向),目前行駛在宜蘭線左股(東正線)

準備右切前方的第一道橫渡線

正在切入第一道橫渡線

進入第一道橫渡線了

準備駛離第一道橫渡線,切入宜蘭線右股(西正線)

正式進入宜蘭線右股了

前方另有一道切回左股之備用橫渡線,正常情況不會用到

不予理會,繼續前行,目前列車仍在宜蘭線右股

準備右切前方的第二道橫渡線
                                          
正在切入第二道橫渡線

進入第二道橫渡線了
                     
準備駛離第二道橫渡線,切入平溪線

正式進入平溪線了

與左側宜蘭線(雙軌)分道揚鑣,駛往平溪(單軌)

2 則留言:

  1. 我看到您的文章 很能感受您對鐵道的熱情 非常謝謝您的紀錄 為這片土地留下美好的資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回響,我能力有限,仍期盼後繼有人對鐵道文化付出心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