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座老橋,知名度雖不高,但少了人聲雜沓,寧靜中反而保有一絲古樸,箇中風采就等你來親身體會了。
「前水復後水,古今相續流;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遊」。這是詩人白居易站在洛陽橋上,撫今追昔,有感而發的雋永之作。
橋,對久居水泥叢林裡的都市人來說,只是個淹沒在車水馬龍中的交通設施。隨著時空變遷,本省許多古老橋樑,多數難逃拆除改建的宿命,僅存較具特色者,如三義的魚籐坪斷橋、國姓的糯米橋,雖已成為觀光據點,但前者每逢假日,川流不息的人車讓它少了懷古味,後者則在數年前,慘遭洪水摧毀。現今要找詩境中的古橋,誠屬不易,本文要推薦的,或許可以圓你一個夢!以下四座老橋,知名度雖不高,但少了人聲雜沓,寧靜中反而保有一絲古樸,箇中風采就等你來親身體會了。
三板橋(新北市三芝區)
位於大屯溪上游的迷你石橋,由清道光年初同安人林永出資所建,是昔日往來於金山、石門、三芝,運送茶葉、染料到淡水的要道。
古橋最妙之處,在於借用河床上的兩塊天然安山岩大石來當橋墩,再於其上架設三塊大石板,歪歪曲曲,分成三段,故稱三板橋;走在其上,遙想先民胼手胝足的精神與智慧,不禁教人讚嘆。
【怎麼走】由淡水走101縣道經北新莊,於北海福座右轉北7鄉道(圓山頂路),遇「往福惠宮」指標叉路右轉,再行約1公里即達。過「福惠宮」後路幅變窄,小心會車。
【順道遊】橋下溯溪而上是極富原始風味的大屯溪古道,適合想探險的朋友。圓山頂路有個「圓山草堂」,是與藝術家有約的好地方。附近的青山路是春天賞櫻私房景點,一路可串遊八連溪、木屐寮農庄,而橫山梯田,更是不可錯過。若沿北15鄉道往北行,更可直抵北海岸的富基漁港,然後接上台2線,往右到石門風力公園,去感受站在巨型風車下的那份震撼感,或往左到麟山鼻、淺水灣,吹吹海風、看看夕陽。至於打牙祭嘛,我強力推薦三芝「綠竹園」。
大坪紅橋(桃園縣龍潭鄉)
建於日據時代1923年的紅磚拱橋,是往昔大坪村民挑貨到三坑子碼頭販賣的必經之路,橋寬只容牛車通過,如今遺世孤立。
橋頭老樹下有個石碑,載明捐款造橋的人名與金額,細瞧每人大抵贊助個七、八元,對照今昔幣值大小,歷史光影,令人玩味。建議你在暮靄時分來此,最能感受「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
【怎麼走】由國道3號龍潭交流道下,接113縣道往石門水庫方向,過泉僑中學後續接3乙省道,中途經三坑子入口處,來到一整排活魚街,車先停妥,再從磊園餐廳後方小路步行進入。
【順道遊】與紅橋臍帶相連的三坑子老街一定要去走走,那兒有「黑白洗」溝圳、永福宮、青錢第,訴說這個客家庄的陳年往事。此處離大平聚落、石門水庫風景區、龍潭、大溪老街也都很近。
|
大坪紅橋 |
|
大坪紅橋 |
|
橋寬只容牛車通過 |
|
橋頭老樹可庇蔭 |
|
大坪紅橋近年來整治過,曾入選台灣百大歷史建物 |
|
原本的那座建橋紀念碑,2007年再訪時,碑文已難辨識(左)。整治後重新立了新石碑(右) |
|
第一次帶著孩子們造訪還未整治前的大坪紅橋(2000年) |
|
大坪是個傳統客家聚落,「洗當淨」是當地婦女洗衣服的池子 |
|
早期的大坪聚落為了防禦原住民攻擊,巷弄故意設計成很狹窄曲折,全台罕見 |
|
初訪者如入迷宮,方向感全失,實在有趣 |
|
水資局(舊稱石管局)前廣闊的大草坪,四月可見整排雪白的流蘇花,為其名景,可惜我來的季節不對 |
|
環境清幽的石管局宿舍區 |
|
龍潭美麗的茶園風光 |
|
龍潭地質適合栽種包種茶 |
|
就不知客家人在採茶時會不會唱客家小調 |
東安橋(新竹縣關西鎮)
牛欄河上最美的景點,莫過於是這座建於1933年的石造拱橋,古樸優雅的橋體,很有羅馬風味,橋下流水潺潺,兩岸綠柳成蔭,卻又有幾分蘇州河提的影子。
最令我驚訝的是,經過整治的河道,雖處小鎮鬧區,水質卻很潔淨,外地人大都過門不入,只有在地人獨享垂釣之樂。聽說鰻苗和毛蟹會從頭前溪上溯來此,堤岸末端還有個少見的魚梯呢!
【怎麼走】由國道3號關西交流道下,接118縣道往關西方向,看到尖塔式的天主堂後右轉正義路,在中山路口左轉直行來到東安橋,兩端均有階梯可下親水公園。
【順道遊】關西是個客家小鎮,由中正路底右拐南山橋後,可探尋田野間的老水車,或沿竹16鄉道走訪范姜古厝。而這兒離內灣老街也不遠,喜歡客家美味的人,可附帶一遊,建議您將車停在合興火車站旁,再搭一小段內灣線火車前往,可避開老街停車問題。若想往山裡玩,則可沿118縣道(羅馬公路)往東行,有蝙蝠洞、馬武督渡假中心、桃源仙谷等景點,然後接北橫羅浮,要上復興,或下巴陵,隨你遊興啦!
|
東安橋是牛欄河上最美的景點 |
|
東安橋是一座石造拱橋 |
|
這座古橋因橋面狹窄,不敷使用,差點遭到拆除。後經地方人士陳情才保留下來,另在一旁加蓋造型幾乎一樣的新橋。
|
|
2010年已列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
|
牛欄河上的小水車 |
|
東安橋是新舊橋緊貼併行,從橋礅紋理,您可以分辨出新、舊兩橋嗎? |
|
天主堂是關西街上的知名地標(左),分駐所則是深具日式風格的縣定古蹟(右)
|
|
關西往合興的台3線上,可看到亞泥在關西赤柯山的石灰石,以空中纜車運到九讚頭
|
|
合興站是台鐵內灣線的一個無人招呼站,也是唯一的木造車站,目前由義工認養 |
|
原本是一個極為珍貴的「折返式車站」,可惜相關設備全都拆了 |
|
舊股道區有一整排控制火車變換軌道的轉轍器(左),任您們這羣烏合之眾怎麼亂扳,目前火車都是從另一邊獨立的新股道進站(右),安啦!
|
|
體驗一下人工操作的臂木號誌機(左),不過,這小子白費力氣啦,仔細往上瞧(右),臂木上打了一個X,鋼索剪掉了,無法連動,號誌器早已結束它的生命
|
|
柴油客車停靠內灣火車站 |
|
內灣火車站一角 |
|
內灣老街 |
|
知名漫畫家劉興欽是新竹橫山人,由於他的熱心參與,成功帶動內灣老街的觀光風潮 |
|
內灣派出所,很經典的日式建築,看來是有點年紀了 |
嶺腳古橋(新北市平溪區)
嶺腳,平溪鐵道支線上的一個無人小站,彎彎的弧形月台,微笑迎人,但,這兒卻像個被遺忘的國度,絕少遊客在此下車。
古橋就在平陽橋下方,青苔滿佈,半頹滄桑。它曾是早期煤礦台車往返的重要橋樑,繁華落盡後,功成身退。橋下綠水幽幽,淡淡的蕭索,冷冷的孤寂,是嶺腳古橋特有的情境。
【怎麼走】由瑞芳搭平溪線小火車在嶺腳下車,或由木柵搭台北客運795路(台灣好行《木柵平溪線》)嶺腳社區站下。開車可由北宜高下石碇交流道轉106縣道經菁桐、平溪後在63公里處遇嶺腳指標左轉即達。
【順道遊】由車站鐵道旁入口,可一探嶺腳瀑布,它是平溪第二大簾幕式瀑布。而循著嶺腳老街往上走,則有蔡家紅磚古厝,人去樓空,只留老樹相伴;當然,平溪線上的菁桐、平溪、十分,「礦」味十足,各具特色,值得久留。
|
自嶺腳岔出有一條小路通往東勢格,於駐在所前也藏了一座日治年代的老橋 |
【本文曾刊載於2008-06-26/自由時報/旅遊版】
=============================================================================
常遊走山林,若偶遇一座古橋,那份歷史情懷,總會自我內心油然而生。人與橋,關係匪淺,橫跨溪流,溝通兩地,不只承載過往辛酸,更留下歲月足跡。
文內介紹的四座老橋,都算是比較容易親近的,也適合全家共遊;其實,台灣本島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老橋,隱密在逼仄山徑或更荒僻的小溪谷中,地圖上未必會標示;它們長度都不長,多半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有以當地石塊層層堆疊者,也有以筆筒樹之類的粗幹,或只綑綁幾根長竹直接架設的,乍見都頗令人驚艷;比較講究,甚至會在橋旁豎立石碑,小述一下建橋緣由,喜歡登山或走古道的朋友,想必都有此體驗。當然,有些小橋在飽受風霜雨露的侵襲後,或已沖毀,或已荒廢,怎麼看都很滄桑。
最後,要饗以讀者另外三座老橋,皆可輕鬆一遊。第一座是位於宜蘭頭城鎮的舊大溪橋,在大溪火車站北邊的「大溪河濱公園」旁,搭火車若由台北往宜蘭方向,左側邊可見到。該橋建於昭和16年(1941年),是早期濱海道路給汽車走的舊橋,直到民國67年(1978年)新大溪橋完工後,舊橋才功成身退。它是一座以混凝土築成的圓拱橋,其橋墩、橋樑基座均由石頭堆砌,橋上圍欄則用糯米攪拌沙土而成,橋身古樸典雅。而其旁即是宜蘭線鐵路,亦有橋樑橫跨大溪川,其實,那座給火車走的鐵路橋也有新、舊之分,新橋在1986年初隨宜蘭線雙軌化工程完工後取代了舊橋,目前仍可在其旁看到舊橋墩。有趣的是,如果下到溪邊,從適當角度望去,便可窺見橋中有橋的奇景。
第二座是位於宜蘭礁溪鄉的武暖石板橋,它在四城火車站南邊不遠處,搭火車若由台北往宜蘭方向,左側邊可見到。這座小橋建於光緒17年(1891年),是清代連貫噶瑪蘭地區溪北交通的重要孔道;以前橋下的水道還可行舟,直通烏石港,故有橋面中間凸起,兩側傾斜的設計。小橋周遭綠野平疇、渠道縱橫,如此田園景觀,盡是很「宜蘭」的畫面。
第三座是位於高雄與屏東間的下淡水溪鐵橋(今稱高屏溪鐵橋),搭火車若由高雄往屏東方向,右側邊可見到。有別於前面幾座以紅磚或石材構築的古橋,這座充滿力與美的花樑鐵橋是給火車走的。它建於大正3年(1914年),在當時是亞洲第一長橋,也曾是全台最長的鐵路橋樑(目前則為台灣高鐵從彰化八卦山以南至新左營站間的高架橋,長157公里)。橋樑結構以弧形鋼桁架為主體,有24個橋孔,氣勢如虹,至為壯觀,後來為因應鐵路雙軌化,台鐵在北側建了新高屏溪橋,老鐵橋便在1987年正式除役,目前已列入國家二級古蹟。雖然舊鐵橋在數次颱風肆虐下,中間的幾座橋墩、橋架已被洪流沖毀而成了斷橋,不過,在靠近高雄端的舊鐵橋下,現今已闢建一座濕地公園;這座公園曾在八八風災中徹底摧毀,還好經有心人士奔波整頓,目前已完全重生,頗值得一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