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光華騁縱谷 風塵僕僕好荒蕪
若將這幾段敘述與文獻史料做個對照,我甚是訝於自己對周遭事物的觀察,雖稱不上犀利,但也不致太離譜。
春雨綿綿紫山嵐 夏夜星空沁心涼
迄今,搭過花東線的次數著實也不多,但卻歷經不同季節,每回都留下難忘的驚豔畫面。
秋收稻浪黃金海 冬末花海映奇萊
深秋,稻穀收成。火車過了玉里後,一路奔向富里、池上、關山,盡是全線視野最遼闊的一段。放眼望去,阡陌縱橫,金黃稻穗,跟著風吹而浪起,恍若在向您招手。
春雨紫山嵐 |
夏夜沁心涼 |
秋收稻浪起 |
冬末眺奇萊 |
第1站到花蓮,老花蓮人可還記得花蓮舊站的模樣嗎 |
後頭這家老旅館,見證舊站興衰,就不知生意如何了 |
日據時期原「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今化身為「鐵道文化館」 |
花東線窄軌年代的小火車 |
珍貴的木造車廂 |
以前跑花東線的黑頭仔 |
古老的行車閉塞告示牌 |
現今已停駛的藍皮普通車 |
花東線上已退役的臂木式號誌機與蒸汽火車加水塔 |
昔時從舊花蓮站穿越市區的路線走廊 |
第2站到田埔,曾有個火車站,可銜接北迴線到舊花蓮站,今早已廢,但右邊那棵榕樹下的麵店依舊很有名 |
田埔火車站舊跡,離吉安站太近, 花東改線後就把它給廢了 |
第3站到吉安,討個「吉祥平安」 |
吉安的慶修院,濃濃東洋風 |
第4站到干城,東拓前稱「南華」站,因業績太差,20年前廢站,月台與站體都還在 |
南華附近還保有不少老菸樓 |
南華附近的吉安大圳源頭。不冬、不冬,水聲有夠吵的;錯,不是不「冬」,是不「尽」(「盡」的草書),指川流不息、取之不盡之意 |
澎湃的水流,來自奇萊山脈,聲勢挺嚇人;流過吉安鄉,最後投奔太平洋 |
第5站到志學,東華大學師生是該站最大客源,2014年7月16日火車改點,有一往返的太魯閣號也開始停這個小站 |
第6站到壽豐,站前的豐春冰果室有阿嬷年代的好口味 |
來到壽豐,我不會錯過池南森林遊樂區 |
除了看看往昔木瓜山林區的小火車外 |
還有這個索道纜車 |
山林鐵道的風味 |
第7站到豐田,濃濃的日式站名,這兒也是著名的日本移民村 |
站前有一家很有特色的五味屋雜貨店 |
往西的山邊過去是葛莉絲莊園 |
往東的街上過去是日本移民村 |
處處可見快坍塌的日式老屋 |
隱懷著日式遺風,是豐田特色 |
第8站到溪口,因火車往南就要進入河底隧道了,所以月台設在地平面下,但車站站房卻在路塹上方;該站配合電氣化改線已經裁撤
|
火車自溪口河底隧道竄出,隧道上方除了壽豐溪外,還有個知名的兆豐農場 |
另一邊盡頭是南平站,可看出鐵道是一路下坡 |
溪口附近有個古老的石灰窯 |
第9站到南平,看似平凡,卻是火車迷眼中的寶,它是花東線僅存仍發售舊式硬票的車站 |
像南平這種小站,大部分的對號車都不停,這班莒光也不例外 |
南平站內的閉塞機,如今都成了珍貴古董 |
第10站到鳳林,是個客家小鎮;別錯過這裡的菸樓,它是全台最密集也是保存狀況最好的 |
這兒有一攤賣麻花的店舖叫「誠信」,沒人顧,買多少,自己來,其實它也在賣誠信 |
第11站到萬榮,以前該站有林鐵接往林田山 |
小火車走在林田山鐵道,已經是非常遙遠的追憶了… |
老邁的森林小火車在這間車庫裡頤養天年 |
第12站到光復,以前該站有軌道分岔到光復糖廠 |
保存在光復糖廠內的貨物篷車,年代已久 |
光復有個知名的馬太鞍溼地 |
還有個不知名的砂荖古井,可找到茅草亭子 |
第13站到大富,慵懶的火車,冷清的月台 |
小站嘛,沒人上下車,停奇蒙子的,跟列車長揮手道別 |
大富早期是甘蔗產地,蔗工常會到這裡聚會看電影,站外這棟老屋「蔗工的厝」,現在是懷舊餐廳 |
附近的大富農場,以前是大片甘蔗園 |
第14站到富源,往山裡頭走有蝴蝶谷渡假村 |
拔仔庄是富源舊地名,拔仔是指「蕃石榴」,但這輛餐車只賣便當不賣拔仔 |
第15站到瑞穗,車站內這顆大圓石是早年北回歸線的地標物,目前已移置到車站後方的北回歸線公園內 |
瑞穗除了泡湯,還可以看到古樸的菸樓 |
第16站到舞鶴,台鐵原本要設站,蓋好後卻沒開張過(左);南側有自強隧道,是花東線最險要的路段(右) |
第17站到已廢棄的掃叭隧道,早期火車從這裡經過,25%坡度,是窄軌火車的天險 |
隧道北口有日本總督題的「無窮」字跡 |
掃叭隧道因地下水豐沛,昔日的鐵軌路基如今已積水成濕地 |
第18站到紅磚橋墩,前方就是自強隧道南口;橋墩已有近百年歷史,頗有一夫當關的氣勢 |
窄軌年代的火車是走橋墩上頭,當今火車走下方 |
第19站到三民,車站南側有美麗的油菜花田 |
第20站到大禹,也是個您有錢,台鐵也不讓您上車的小站 |
火車不停,還是歡迎大家來 |
村民把它當成孤兒在認養 |
大禹街頭一角,只有「寂靜」兩個字可以形容 |
第21站到玉里,花東線中途大站 |
玉里是白鐵仔光華號晚年棲身之地 |
最大客源就只剩沒錢搭高級列車的通勤學子了 |
所以經常只有晨昏才開,連寒暑假也跟著放假不開 |
不過,從2014年7月15日起它就真的光榮退役了,花東線是它這一生最後的舞台 |
拱型的客城紅橋成了玉里新地標 |
有油菜花相襯,無疑是花東線最耀眼的橋樑 |
第22站到安通,這是花東線截彎取直後才廢的小站 |
日本人愛泡湯,附近的安通溫泉是設站主因 |
以前在這兒等火車是一種享受 |
現今已改為鐵馬道,可一路騎到玉里 |
第23站到東里,是截彎取直後才廢的小站,不過在西側設了一個新站 |
廢棄的月台有一股蕭瑟美 |
永遠再也等不到火車來的月台 |
由東里跨過秀姑巒溪可看到長良里的連家古厝,格局甚為特殊 |
第24站在火車上遠眺東竹、富里,這一帶是縱谷有名的米鄉 |
不過,我還是對富里站外西南方這處偏僻的小社區感到興趣,只因這一段小鐵軌 |
第25站到三台,窄軌年代的花東線曾在此設招呼站;因位處花蓮與台東交界,日本人稱該地為「堺」,左側為台東縣界碑 |
第26站到池上,站前有不少便當店 |
池上的清晨最是迷人 |
稻米之鄉已豐收 |
中央山脈下,一片綠野平疇,莒光號火車悠然慢駛其間 |
耀眼的普悠瑪卻像一頭奔馳的野馬,急著趕路 |
到池上總不能免俗,也要跟著大家來此留個影 |
第27站到海端,一個有「海」卻不靠海的車站 |
奇特小站,因為電氣化後路線往東移,車站卻原地不動,所以出了剪票口還看不到鐵軌,得再多走幾步 |
第28站到德高,窄軌年代的花東線曾在此設招呼站;附近的德高陸橋是拍火車有名的制高點 |
第29站到關山,舊站房是窄軌花東線少數僅存的老車站 |
關山站以南是電氣化後截彎取直的高架路段,由關山站月台往南望,一列北上自強號像是溜滑梯般從高處滑下來(左),然後緩緩進站(右) |
火車行駛在電氣化後的高架路段,由車上遠望,視野更遼闊 |
由火車上看到了電氣化前俗稱的「月美彎」舊路線 |
舊線與新線在此交會,不只火車,連鐵軌也要世代交替 |
第30站到月美,電氣化後已廢站,遠遠望去不像車站反而像住家 |
第31站到瑞和,僅停靠通勤電車的無人招呼站 |
雖然是招呼站,但因有人認養,環境美化的還不錯 |
瑞和站外的普悠瑪,有青山相伴 |
第32站到瑞源,這個站比較有人氣,莒光號會停靠 |
凌亂的電車線破壞了原本潔淨的花東線風光,站在這個角度看更有感受 |
第33站到鹿野,有「鹿」卻看不到「鹿」的車站 |
誰說沒鹿?月台有梅花鹿 |
連長頸鹿都跑出來了;好貼心的台鐵鹿野站 |
鹿野台地上的鳳梨田 |
還有當地獨有的紅烏龍茶 |
從高台遠眺龍田村 |
鹿野龍田村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 |
鹿野龍田國小內的日式房舍,這裡還有全台最早設立的托兒所 |
第34站到東拓後因改線而消失的嘉豐站,舊稱稻葉站,目前僅存附近的路標見證這兒曾經有個火車站
|
第35站到初鹿,同樣因東拓改線而消失,火車站在哪?連個鬼影都沒有 |
第36站到東成,也是東拓後廢棄的站,但至少這座當年等火車的招呼站還留著,很像公車候車亭,如今已掩沒在釋迦林中
|
第37站到檳榔,一樣是窄軌花東線的廢棄小站,原本殘存的站體很幸運經整理後還存活著 |
站名還留著,其旁左邊有一棵檳榔樹相依 |
第38站到山里,是東拓後新設的小站,群山懷抱,果真在山裡 |
小站位置偏僻,來這邊拍火車的外地人比當地搭火車的山里人還多 |
目前只有通勤電車停靠,班次甚少 |
一般自強號皆呼嘯而過 |
山里部落的小教堂 |
火車經過山里後,在車上可見到對岸的利吉惡地 |
第39站到馬蘭,其旁為台東糖廠,負有轉運功能,站場不算小,2001年因火車改由台東新站起迄而廢站 |
馬蘭站房仍在 |
台東糖廠目前已不再製糖,有不少藝術工作者進駐 |
糖廠仍殘存不少鐵軌,並可見到相當珍貴的木造篷車 |
台東舊站與新站間的舊鐵道已無火車通行,鐵軌留住了,也已鋪設木棧道,是台東人騎車散步的好去處
|
第40站到台東新站,是搭火車進出台東的門戶;「遮羞」的花蓮客運不敵火車,花蓮至台東,每天只剩一往返
|
隨著2014年花東鐵路電氣化的全線完工,往返後山更加便捷了。
2012年10月25日「普悠瑪號」風風光光地從基隆港登陸,引起一陣騷動後,便有不少朋友問我:「搭普悠瑪了沒?」老實說,雖然曾在東北角一帶捕捉過它的芳蹤,但直到上個月才真正搭上了它,從台北直抵台東,享受三個半小時的快感!
快,最大的好處,就是少一點途中的煎熬,這在40多年前,對世居花東的鄉親來說,可是一個連想都未曾想過的夢。
快,更讓我訝異,台東離台北竟是如此地近!查了一下台鐵時刻表,距離相對應的台北至高雄,最快的一班自強號居然要四小時二十五分鐘。
快,卻也讓我懷念起窄軌年代的花東線小火車,以當今車速觀之,「普悠瑪」對上「黃皮仔」,堪稱是「急驚風」遇到了「慢郎中」;殊不知,這趟旅行,車窗外的縱谷風光,我還來不及倒帶回溯,即已稍縱即逝。
對年輕朋友來說,窄軌年代的花東線想必很陌生,容我在此略述一下它的歷史背景。其實,花東線的開通並非一蹴而成,約莫是在日治時期的1910至20年代,分成三個階段完工。1917年先從北端的花蓮舖設至璞石閣(今玉里);隨後在1919年,南端的台東製糖株式會社也開通了一條由台東至里壟(今關山)的運蔗專用輕便鐵道,並於1922年被鐵道部收購,稱之「台東南線」,先前開通的北段則稱「台東北線」;在這同時,中間還有一段尚未銜接的璞石閣至里壟段,也在積極開築中,最後全線於1926年串通,並於當年3月25日於璞石閣舉行全線通車典禮。
它曾是一條與西部幹線大火車老死不相往來的鐵道,雖然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使得蘇澳與花蓮間原本僅靠一條蘇花公路相串聯的交通動脈,自此也可以搭火車由西岸抵達花蓮了,但卻因東、西線軌距不同,旅客若要到台東,還是得在花蓮換小火車前往,直到1982年東線拓寬工程完工後,花東線才正式與西部鐵路接軌,由台北搭火車可一路直抵台東。
有趣的是,光復初期不只車輛、軌道與本島西部不相容,就連掌管營運的中樞—「花蓮港鐵路辦事處(台灣鐵路局花蓮管理處前身)」也自成一格,在組織架構上與總局同樣都具備了運、工、機、電等各部門,坐擁後山,獨立運作,儼然是個小鐵路局。
事實上,花東線從東拓完工後,脫胎換骨的改善工程仍按不同階段持續在進行,從號誌自動化、全線重軌化,到部分路段的截彎取直與橋樑改建,迄今多已陸續完工。2014年全線已電氣化通車,未來將進行全線雙軌化(目前尚有七成的路段為單軌,這也是當今電氣化後,列車運能無法再提升的主因)。三年前曾經到紐西蘭自助旅行,我們開車沿著南島西岸的6號國道前進,途經位於Greymouth(葛雷茅斯)與Hokitika(霍基蒂卡)間的Arahura河大橋;那並不是一般觀光客會想要停留的景點,但我卻被這座罕見的鐵公路併用橋所吸引而臨時泊車。它原本是一座木造桁架橋,屹立123年後,因受洪災影響,於2009年被目前的新橋所取代(仍為鐵公路併用橋);最難能可貴的是,紐西蘭政府在橋頭闢建了Arahura木橋遺址公園,並保留一小段老木橋供人憑弔。反觀我們的花東線,早期也有五座鐵公路併用橋,後來因事故頻傳,於1976年陸續興建公路專用橋後,鐵公路自此分家,可惜,東拓時,老橋隨著橋樑改建或以河底隧道取代,早就屍骨無存了;顯然,國外對鐵道文物保存的觀念值得台灣學習。
至於「黃皮仔」光華號的暱稱,源自於其車身塗裝為上白下黃,有別於2014年7月15日才停駛的「白鐵仔」(昔日跑西部幹線的「光華號」)。早期的花東線由於是窄軌,加上坡度與彎度都大,一般列車跑完全程需費7至8小時;而1968年11月1日開行的黃皮仔光華號,最快可縮短至3小時10分,不僅是台東線拓寬前速度最快的車種,更創下窄軌火車高速化的世界紀錄,時速居然可飆至7、80公里,堪稱是全球鐵道界傳奇;直到1982年6月26日,因東拓完工而走入歷史。
文內附了多張照片,那是晚近多次遊走縱谷留下的身影;我以花東線火車站為節點,依序由北往南呈現,參雜不同年份,大抵也橫跨了四季;雖然歷史光影拉得還不夠長,但隱約仍可感受到這條鐵路的蛻變。「普悠瑪」將後山拉近,卻也把「黃皮仔」年代的花東線影像推得更遙遠了;佇立在已廢棄的月美站月台,鐵軌依舊在,火車不再來,我不禁有這般感觸……
本文作者收藏 |
本文作者收藏 |
謝明勳先生提供 |
「來到我們花蓮,可別跟大家一樣,急著往太魯閣跑,往七星潭衝,不妨留點時間給自己,到市區街頭逛逛,那才是認識花蓮的第一步。」曾有朋友這麼對我說。
於是,七月天的清晨六點,我這個來自台北的外地客,抱著隨興的心情,沒設定目標,沿著美崙溪畔河濱步道遊蕩,輕放腳步,不疾不徐,經過了美齡公園、花蓮醫院、明禮國小後,忽地撞見這條---節約街。
附近老樹枝幹成蔭,日式木造矮舍成羣,蓊鬱、極簡、淡泊、純樸,周遭意境,全寫在這條街名上。這,竟讓我駐足許久!
想必這兒不是花蓮市區最熱鬧的地段,當然,更不可能是一般遊客集結的景點。這條身藏於泛泛市井的小街,卻因為有如此發人深省的名字而讓我印象格外深刻,特別是在油電雙漲、百物飛騰的今天。
這就是花蓮,好山好水之餘,連街名都很「知足」啊!
【本文曾刊載於2008-12/第72期源雜誌】
吳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我是復興電台【陽光花園】節目主持人陳俊源。
我們從網路書店的新書資訊中,得知您將於2月11日出版新書《鐵道。旅人繪》,很希望可以邀請您來到【陽光花園】和聽眾分享這本新書,也分享屬於您的鐵道印象。
【陽光花園】是復興電台的外製節目,於每週六上午與下午,分別在復興電台第一與第二廣播網播出一小時。這個節目主要是以社會關懷為宗旨,近年來融入了多元文化的素材,特別是針對台灣的鐵道文化議題。於是,除了在節目中分享社會服務資訊、公益訊息外,【陽光花園】也介紹許多關於鐵道文化的人、事、物。
節目中有一主要單元,用來介紹書籍與各類出版物。這個是「陽光布克屋」的單元,當然也包括介紹與鐵道、火車和關懷台灣有關的書和出版品。
我們在網路書店的新書資訊中看到您的新書即將在2月份出版,有先透過網路書店公布出來的試閱內容讀到了您的文章,也找到了您的這個部落格,閱讀了您許多精彩的文章與照片。對於您新書的出版,相當地期待!同時,【陽光花園】也很希望可以邀請您到我們節目中來,與聽眾分享您這本書,以及屬於您的鐵道人生故事。
【陽光花園】於每星期一晚間,在復興電台錄音,受訪者可以親臨錄音室,或利用電話訪問的方式接受節目的專訪。
真的很希望可以請到您來分享這本書。如果上述提議您認為可行的話,我們再進一步安排受後受訪事宜。
很不好意思,由於沒有您的聯絡方式,所以透過部落格留言。希望您看到之後,能給予回應,或提供您的電子郵件等,我們再進一步與老師您取得正式的聯繫管道。
我的電子郵件是:nozomic214@yahoo.com.tw。
謝謝您!
謝謝對拙著的支持,我很樂於與聽眾分享我的鐵道人生故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