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老茶廠


透過光影,將老茶廠的色彩,化作斑駁的歲月印記,並試著傳遞一份屬於它的悠然與美麗!

    角板山工場,是它的舊名
    距大溪老街,有點遠
    離角板山,反而近
    隱身,小巷裡

    1956年,一把無情火,讓它付諸一炬
    2013年,它重生了,沒讓歷史成灰燼

    窗櫺、衍架、靜池、焢窯……
    灰藍、暗褐、碧綠、磚紅……

    除了品茗、發呆
    我更樂於
    追逐光
    捕捉影
    然後
    在彈指間
    透過光影
    將老茶廠的色彩
    化作斑駁的歲月印記
    並試著傳遞一份
    屬於它的
    悠然與美麗

大溪老茶廠已逾一甲子

當年的老茶廠,改造為文創空間

大溪老茶廠外貌


日人仿造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

一樓展售區陳列與茶相關的文創商品

深藍色擺設架,帶來沉穩的力量

復古的鎢絲燈泡

傳遞老茶廠的歲月餘溫

展售區擺設盡是濃濃工業風

製茶舊機具

古董老鐘

大溪老茶廠獲頒最高水準之特優五星級評鑑

東方美人茶

有機蜜香紅茶

青心甘綠茶

普洱茶擺設,像一本本的書,居然有除濕功能

閱讀區,有茶、有書、有人文

用餐或品茗,享受靜謐悠閒

用餐托盤紙,刻印了老茶廠身影

二樓是萎凋茶葉區

老式旋轉窗

灰藍色窗櫺

木窗安靜仰望天光雲影

光線從窗櫺透入,重現老茶廠最雋永的百年光陰

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木材、鋼骨、鉚釘,力與美的組合

緃橫交錯的檜木衍架

兩邊成排的窗戶可讓空氣有效對流,加速茶葉萎凋

刻意保留的水泥灰牆

現今已少見的鐵椅,也傳達了另一種歷史痕跡

光影視覺空間很具震撼感

茶廠後方的綠地

紅磚焢

紅磚焢

水塔與古井

睡蓮醒了

昔日茶農將茶葉秤重與評種的場地,如今化身為靜水池

清透的池子,倒影如鏡

池邊植栽更添綠意

足以讓人心情沉澱

波光粼粼

水紋波影,生動如畫

幽靜池畔,適合發呆

水藍色藝術畫作


【本文曾刊載於2018-06/129期源雜誌】
=======================================================================
Inspiration

  喜歡有時光感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裡,不僅環境清幽,主題鮮明,也符合我心中所謂知性小旅行的景點特質。

  像這樣一座大型老茶廠,在歷經歲月推移後,傾圮的廠房該如何修復?內部空間該如何規劃?除了要賦予新生命,又得保有舊氛圍,這些都是一項大挑戰;奇妙的是,身歷其間,新舊元素縱使並存,卻毫無違和感。在原本舊廠房結構仍在的主體中,木造衍架、灰藍窗櫺、水泥石牆,遂成了建築美學欣賞重點;尤其是二樓,緃橫交錯的檜木衍架,在視覺上很具震撼感,而光線從窗櫺與天井縫隙中交互穿梭,彷彿是一幅會流動的光影圖畫,重現老茶廠最雋永的百年光陰。

新店龜山昔日的茶葉簡易加工場(茶寮仔)
  大溪老茶廠是「台灣農林」旗下五處休閒茶園中的其一,另四處分別為大寮茶文館(新北三峽)、熊空茶園(新北三峽)、銅鑼茶廠(苗栗銅鑼)、日月老茶廠(南投魚池)

  說到台灣農林這家公司,就不得不提一下其前身—日治時期的「三井合名會社」了。三井是殖民時代不折不扣的大財團,來台進行山林開發,集伐木、造林、種稻、製茶、製炭、製腦、採藤、運輸(輕便車)……等事業,大小通吃,幾乎壟斷台灣農林產業的命脈;墾殖區域以台北州(今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與新竹州(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為主。

貓囒山上的紅茶老工廠(農委會茶葉改良場)
  製茶方面,三井自1899年起在台北州的海山郡、文山郡,與新竹州的大溪郡陸續開拓大規模茶園,並於海山郡的大豹(今三峽大板根)、大寮(三峽竹崙),文山郡的磺窟(大台北華城一帶)、龜山(新烏路龜山派出所對面)、乾溝(翡翠水庫山谷),大溪郡的水流東(大溪老茶廠)、銅鑼圈(龍潭三和村渴望園區)及苗栗郡的三叉(三義水美)等地設置新式製茶工場(皆為粗製茶);爾後更引進印度阿薩姆種紅茶在日月潭旁的貓囒山試作成功。

  台灣光復後,三井由國民政府接收,改隸省營台灣農林公司經管,並於1953年民營化。如果您是四、五年級生,或許對1980年代以前由台灣農林供應給台鐵火車上的茶包還有印象,那是許多旅人難忘的記憶。

  今天的大溪老茶廠便是三井時期在水流東所設立的角板山工場。由於粗製茶生產後,尚須運往台北築地町的精製廠(位於台北市武昌街底,包括今豪華、日新兩戲院與靠康定路旁的綠地)進行加工,因此三井還舖設了一條由角板山工場經五寮至三角湧(三峽)的輕便鐵道(即今台7乙省道),不只運茶,也兼運角板山地區的樟腦、煤炭、木材等物資,這也使得水流東成為交通要衝。

大豹茶場今昔對照
  當年角板山工場主要茶源,來自鄰近的水流東與腦窟寮一帶。「水流東」在茶廠東邊,是桃園復興區三民里舊稱,這地名會讓人胡塗,因該地的三民溪是由北向南流,並非向東流,經查始知,「水流東社」原住民是從三峽五寮地區遷徙而來,因原居地有小河向東流,聚落遷至此後,仍沿用舊社名所致。至於「腦窟寮」則在茶廠西邊,係昔日設有煎製樟腦的腦寮而得名。如今,這兩地已多改植桂竹林,只剩石門水庫旁阿姆坪山頭尚有零星茶戶,包括大溪老茶廠唯一的自家茶園。

  最後附帶一提,三井早年所經營的大豹茶場,號稱是日治時期全台最大的製茶場,其所生產之「日東紅茶」享譽遐邇。大豹(泰雅族大豹社)今稱插角,地名源自日本人為了開發山林,在此設置駐在所以鎮壓原住民,因其南邊的塞口山為顯著地標,閩南語讀音(saikau)近似日語插角(soukaku),故名。筆者唸國中時約1970年代初期,曾與家人到插角溪戲水抓蝦(因上游有礦場,溪水其實有些混濁),路過此處,對茶廠那座雨淋板木造兩層樓建物尚有印象;插角聚落便是以茶廠為中心,有國小、派出所、雜貨店、理髮店,形成一處小小山城;另溪畔也有運煤台車道,至於我日後才知由三井所築的另一條經湊合至三角湧的運茶台車道,則早已被產業道路(北114鄉道)所取代,顯然,當年我對「三井」是一無所知。農林接手後的茶廠改名「海山茶廠」,在1970年代末期逐漸沒落,轉型走觀光路線,一度成為「海山樂園」、「逍遙遊森林樂園」,輾轉易主後,成為今天的大板根森林溫泉渡假村。


圖中右方標示的「三井製茶工場」即是「大豹茶場」(取自《台北州大觀》,1934年)

圖中角板山標示產茶(取自《新竹州鳥瞰圖》,年代不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