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們這羣女生要怎麼去呀?有人開車?沿途可是峰迴路轉,小朋友行嗎?」身為科長的我,欣然准假之餘,也不免要叮嚀關心一番。
「我們先搭葛瑪蘭到宜蘭,再轉國光客運上山,我女兒四個月大就被我帶去武嶺操過了,她呀,有個好處,只要一上車,一路可以安睡到目的地,OK啦!」這位女同事用相當自信的口吻告訴我,一如平常她對工作的態度。「很好,這下我就放心了。」
我之所以會對她們的行程感到興趣,不無原因。在我的旅行經驗中,類似這種搭客運自助遊的玩法,最值得留戀,回味指數百分百。
記得剛結婚的那幾年,還沒買車,帶著老婆遊山玩水,十足克難。城際間喜歡搭火車,便捷、舒適;可是一到偏遠鄉鎮,就得搭當地客運了。
當然,行前功課不可少,如何轉乘?班次為何?該搭哪班?哪站下車?更龜毛的是,有時得配合每個景點預擬停留時間(避免走馬看花),抑或牽就兩腿步行容忍距離(如果沒車可達),甚至考慮攝影採光日照方位(耽心拍得不美)。
以前網路還未普及,為了累積能量,便常趁著出差機會到各地客運車站走走,除了瞭解小鎮週遭民情,順便研究時刻表。
可別小看那面看版,處處暗藏玄機,那四位數字前多半會帶個通關密碼,比方說,★代表假日停駛、※假日加開、@週三市集時繞經A庄、&學生寒暑假不進B 庄、#只到C庄、◎延至D庄…,如果想搭的班次★@#混在一塊,注意囉,千萬得小心判讀,否則包你陷入「蚵仔煎到底要加蛋還是不加蚵仔」的迷思,眼冒金星,豈只★※@&#◎…
因為掌舵的人不是你,所以在旅途規劃上總有些侷限,不致也不敢有太多妄想,妄想把沿路景點一網打盡。於是,上了車,你就被五花大綁似的,哪都甭想動。它們一律照表操課,行駛在既定路線上,如願載你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後再依約出現在你眼前,平安把你送回家。
這種看似單調乏味的空間移動過程,其實充滿許多有趣的旅行記憶。
最好是能搭到那種,車廂地板木製的,下車鈴,就是車窗上方那條快被你扯斷的塑膠繩,怎麼拉都不會叫,也沒冷氣,只有車頂電扇轟隆轟隆轉,車骨架子匡啷匡啷響,跑起路來幾乎快解體,但保證還安好的老爺車。
上了車千萬別貪睡,沿途會看到一些稀奇古怪,足以教你噴飯的站牌名,「番婆」、「龜庵」、「半路響」、「貓兒錠」、「牛食水」、「大腳腿」…
萬一路況差,不長眼的車輪陷入爛泥裡,這時,你就得跟其他乘客一樣,先一起下車,再一起推車。沒多久,老弱婦孺全村動員,就像螞蟻找到蜜糖般,聚集在一旁,為你嘶喊著「一、二、三」;瞬間,大家變得好像彼此都熟識,顯然,沒人認出你是外地客,你也不敢承認,因為,你已四面楚歌,不得不四海一家親,只能試著去體會什麼叫作「同舟共濟」,這輩子或許是第一次。
如果碰到一位怪咖司機,也許,他會用好奇的眼神問你要去哪(因車上乘客只你一人),然後閃黃燈、抄近路,一車直達,很過癮,就像是你的專屬私家車(很大一台);然而,你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不照原路跑,萬一有人在等你的車,要緊嗎?」「放心啦,我跑太多年了,這條線更本沒人搭,站牌都是插『奇蒙子(kimochi)』的!」
晚近,聽說這家客運公司不堪長期虧損,已關門大吉,站牌則依舊插著。
還有更誇張的,有一次和老婆到關仔嶺玩,隔天要離開前已看好回程班次,因客運站就在下榻旅館對面,想說退房前再去泡個鴛鴦湯,綽綽有餘;於是,湯如期泡了,也提前五分鐘到候車間了,可是,苦等半天車卻不來,就連站務人員和其他乘客的鬼影也沒有。
「車怎麼還沒來?平常都慢分多久啊?」我強烈懷疑這班車是不是脫班了,臭著臉輕聲詢問隔壁賣溫泉粉的老阿伯。
「車喔,早就跑啦!提早十分鐘跑啦!」老阿伯拉高嗓門這麼回應,唯恐老街上有人沒聽到,我臉色更難看了。
「夭壽啊!這裡可是起站,慢分也就算了,居然還會提早發。」嘴巴除了嘀咕,只能硬著頭皮當機立斷,馬上招了輛小黃,就像電影警匪槍戰情節,拼了命也要追上那班車。
司機大哥技術一流,連超帶飆,不過才五、六分,就把我們送到山下的白河站,也順利搭上那輛偷跑的嘉義客運。車資兩百,好貴!至今我仍記得,哦,不,應該說,車資算啥,回憶無價!
對了,附帶一提,我們科那位女同事回來啦,聽說玩得至為狼狽;出發當天,好死不死,碰到牛颱辛樂克,輾轉到了武陵後,隔天一早就被飯店人員趕了出來,因為怕她們錢帶的不夠多,萬一再繼續住下去,不知還要賴多久才下得了山(事後證明飯店這麼做是對的,颱風過後,中橫宜蘭支線柔腸寸斷)。結果,她們的行程竟超乎想像地簡單,搭車→check in→晚餐→睡覺→早餐→check out→搭車回家。
更慘的是,回程下山的國光客運遠從梨山開過來,車上乘客都像逃難似的,早已客滿,她們只好一路站到宜蘭,她那可愛的女兒頓時成了小白兔(吐)。坦白說,這經驗,我還沒碰過哩!
「秋高氣爽遊武陵,偏偏風神來掃興,
忽晴忽雨傷腦筋,想必走來好艱辛;
舟車勞頓滿天星,小女可別嚇到驚,
來日回首當年行,笑談經驗永銘心。」
獻上這首打油詩,也算是替她們打打氣吧!
由基隆客運行駛的「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 |
基隆客運「隔頂」站牌,地處瑞金公路最「頂」,將九份與金瓜石「隔」開
|
除了搭火車,猴硐與瑞芳間也有基隆客運,就這麼一台車兩地來回穿梭
|
基隆市公車「瑪陵」站牌,此山谷是基隆人的後花園 |
![]() |
台北西站(B棟)曾是外縣市進出台北的重要門戶(2016年拆除)
|
![]() |
台北西站(A棟)由多家業者經營共用(2016年拆除) |
![]() |
台北西站月台,經常搭公路局從中南部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 |
![]() |
台北西站於2016年9月28日吹出熄燈號的那一刻 |
從台北市區搭大都會客運(原台北市公車)上陽明山很方便 |
竹子湖,一個冬天可能會下雪的公車站 |
跑烏來的新店客運,是台汽客運於1981年釋出的老路線 |
新店客運舊站牌 |
尊龍客運「青潭」舊站牌,它是雪隧通車前最後一條行駛台9線往宜蘭的客運,2006年底停駛,但2013年仍可見遺留站牌
|
跑小坪頂的淡水客運舊站牌與老爺車(1986年) |
淡水客運前身為三峽汽車運輸合作社(1974年前),早期營運規模僅在淡水鎮偏僻郊區,如小坪頂、中和里、北新莊、大溪橋、忠山國小、中泰國小 |
小小淡水,客運路網可能是全島最密集的,圖為基隆與淡水客運聯營的「淡水–基隆」線,2001年由台汽客運釋出,路線踏破北海岸 |
淡水官方的免費巴士路線圖,是我見過資訊最完整的 |
招手上車,好逗趣的站牌 |
這面北海岸風景區旅遊運輸時刻表,懸掛在偏僻的三芝橫山附近一個叫「橋頭」的候車亭內,事實上,經過橋頭的淡水客運一天僅5班,這面時刻表反而沒陳示 |
「平溪–木柵」的台北客運,每逢元宵或中秋節放天燈,都會以密集班次來分擔運能不足的台鐵平溪線人潮
|
平溪線知名度高,已轉型為「台灣好行」公車 |
大紅車身的皇家客運,2001年承接由台汽客運釋出的台北經陽明山往金山路線
|
皇家客運「八煙」站牌 |
早年跑陽金公路的台汽客運,遇天候不佳時(七星山區起霧),夜班車常會無預警停駛(1987年) |
桃園客運堪稱是百年老店,其前身是1904年成立的「桃崁輕便鐵道公司」
|
往石門水庫的桃園客運都會經過這個客家庄 |
雖然只是個蘆竹鄉免費巴士,但很喜歡它的路線名稱,充滿了遐想
|
中央大學內有五顏六色的客運站牌,全台校園少見 |
早期位於省道旁的公路局新竹站成了新竹客運總站 |
新竹客運總站圓弧形候車月台,承襲了公路局風格 |
新竹客運總站時刻表,路線規模與班次都比早期縮減許多 |
新竹客運北埔站,月台已縮小,租給超商 |
非常喜歡新竹客運的老站牌,雕飾講究,極具美感(2007年)
|
![]() |
早年公路局在苗栗並無自設站房,改組為台汽客運後,於1985年在火車站旁建了一座很宏偉的車站,目前則成了新竹客運苗栗總站(原本在南苗) |
![]() |
新竹客運營運範圍橫跨桃竹苗,唸大學時曾搭過一次「中壢–卓蘭」成功號班車(早已停駛),踏破台3線,坐到屁股發麻 |
![]() |
苗栗市區的免費巴士站牌,外地人真的看不懂它路線怎麼走 |
![]() |
苗栗市區的免費巡迴中巴,由新竹客運代駛(2017年停駛) |
![]() |
新竹客運南苗站時刻表。南苗距火車站有2公里遠,是苗栗市最熱鬧的核心,以往民營客運業者均將總站設於此,而非火車站前
|
![]() |
苗栗客運苗栗站(在南苗)時刻表;多年前曾經於此站搭往大甲,除了我之外,一整車都是老人家
|
![]() |
苗栗客運營運路線圖,滿滿地古早味 |
苗栗客運「五湖」站牌,是西湖鄉民搭往高鐵苗栗站唯一的路線,一天僅6班車
|
豐原客運台中站時刻表 |
往溪頭與日月潭的「台灣好行」,位於台中火車站前的搭車處
|
豐原客運谷關站準備開往台中的末班夜車 |
豐原客運位於大甲火車站對面的第一代老站房(已拆) |
圖中亮點,除了泰安舊火車站外,還有站前那支豐原客運圓形舊站牌(2000年)
|
台中客運「102台中–彰化」是1980年代的黃金路線,黃牌從水湳發車,白牌從北屯發車,3至5分就有一班
|
台中客運(前身為台中市公車)台中總站,有多條路線經過,是台中公車族共同的回憶(已拆)
|
台中客運1980年代路線圖,大致是以火車站(總站)為中心呈放射狀,缺少環狀路線,這也使得搭公車出門不甚方便
|
仁友客運是台中第二家市區公車,筆者唸大學時才剛成立不久,我總喜歡搭仁友38更甚於市公車22,因為仁友車新,可惜它不爭氣,每況愈下,最後還差點倒閉
|
仁友客運1990年代路線圖,同樣是以火車站(綠川東西站)為中心呈放射狀,加上班次少,經營狀況不佳 |
仁友客運「追分」站牌。1990年代仁友的105路開到大肚鄉時,台中市公車尚未行駛到這裡;當年的「追分」名氣還不夠響 |
巨業客運主跑台中海線鄉鎮,1974年設立,最初定位是「台中港區公車」,它早期的站牌是六角形(類似花蓮客運)
|
巨業客運發跡於沙鹿,草創期由台中港區往台中的班車受路權因素,只核准跑至東海別墅旁的坪頂(台中縣市交界)即折返
|
行駛於八卦山麓的彰化客運 |
![]() |
彰化客運「鹿鳴」站牌,附近多是鳳梨田 |
員林客運田中站,保留了街角部份老站房,其後的三層樓為新站房 |
田中站月台指示牌。由「田中(央)」開到「水里(裡)」的路線組合令人會心一笑;田中舊名「田中央」,水里舊名「水裡」
|
但這面指示牌就很掉漆了,連日月潭都變「濁」 |
人生如果走到「十字路」,一樣都得停看聽,可別誤入歧途 |
員林客運二林站,是前往大城、西港、芳苑、王功等沿海鄉鎮重要轉運站,歷史悠久(1997年) |
1998年或更早之前位於中山路上的員林客運鹿港站,早期只有往王功、溪湖、石碑村、員林等地的車,今已拆(1997年)
|
![]() |
真是名符其實看雲海的地方,員林客運「觀海坪」站牌被山間濃霧給籠罩,「竹山–大鞍」線班車會經過這裡
|
員林客運「龜骿莊」站牌,不只站名怪異,且早已停駛,而後又被塗抹成這副模樣,是一條遺留山區的神秘站牌,如今恐怕也只有在地人才知道這站名了
|
南投縣鹿谷鄉最重要的一面站牌,時刻路線都在上頭 |
![]() |
在「冰店」站牌下吃冰最夠味 |
台西客運主跑雲林縣境 |
台西客運虎尾站,雖位於市中心,卻無像樣的水泥自設站房;原本位於林森路巷內的總站車庫旁也有候車間,因離鬧區稍遠,似已撤走
|
台西客運虎尾站時刻表,塗塗改改,看了眼花撩亂 |
嘉義客運行駛於高鐵嘉義站至台鐵嘉義站的BRT公車 |
圖左那輛嘉義縣公車,是1998年我從嘉義(水上)機場搭往嘉義市區的班車,該線已於2002年停駛
|
位於嘉義大學內(蘭潭校區)的嘉義縣公車站牌 |
興南客運跑高鐵台南站的中巴 |
![]() |
位於高雄火車站前的高雄市公車總站,為配合鐵路地下化施工,已於2018年2月拆除
|
由高鐵左營站開往墾丁的國光客運 |
![]() |
筆者於2009年搭屏東客運前往竹田 |
![]() |
屏東客運「竹田」站牌,離竹田街心還頗遠 |
![]() |
花蓮舊火車站前的花蓮客運,有兩種不同顏色的車身
|
宜蘭轉運站候車月台 |
國光客運「天送埤」站牌,由羅東經武陵農場往梨山的班車會經過這裡
|
![]() |
國光客運「外澳」站牌,走北濱公路往台北的班車會經過這裡,路線看似多條,但一天都沒幾班
|
宜興客運已於2004年結束營業,遺留下來的「牛鬥」站牌 |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難看懂的時刻表了,附註一堆,想搭公車遊澎湖的朋友,務必好好研究清楚,不然你連搭車都會迷路
|
金門縣公車行駛在潔淨的道路上 |
金門縣公車,有的班車像是穿了一件迷彩軍服 |
金門的公車站都蓋得相當宏偉,圖為金沙車站 |
金門也有「台灣好行」 |
金門縣公車在1992年戒嚴結束前最後一次排班時刻表。不懂為何外島的公車班次都有一堆註記,有趣的是,紅標表示週四莒光日停開,難不成司機也要在這天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
![]() |
台中至高雄的公路局(行政院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本文曾刊載於《主計月刊》2009年第639期,中國主計協進社】
=======================================================================
Inspiration
相信嗎?台灣國民旅遊雛形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了。我們可以從一份1956年台鐵刊印的春節旅客導遊文宣品,窺探出彼時的旅遊氛圍;這也是我父母親他們那一輩所經歷過的共體國艱年代,一個既苦澀又節儉的環島旅行方式。令人玩味的是,文宣開宗明義指出,鼓勵民眾假期出遊,是為了反攻前夕精神之調節,在在揭露出「遊山玩水不忘救國」的大時代背景與情操。
若再仔細端詳後面幾天行程,坦白說,就當年車廂的舒適度與公路狀況而言,我大概玩到第五天阿里山後就想下山回家了;這行程排的很緊迫,簡直比阿兵哥急行軍還操呢(或許是想藉此鍛鍊體力以備戰時之需?)
到了1980年代初期,隨著十大建設中的交通建設已陸續完工,國民旅遊蔚為風潮,大家也比較懂得享受渡假旅遊的樂趣,於是,開車出遊的人多了。雖然自己開車,具備不受時間限制、可直達目的地等便利性,但一到假日,也難免飽受塞車之苦,加上長途開車勞累,大好遊興恐也早已殆盡。
鼓勵民眾善用大眾運具出遊,一直是官方想力推的旅遊政策,可惜以往成效不彰。直到近年來,台鐵推出「郵輪式列車」,客運也開辦了「台灣好行」,才讓不想開車出遊的人有了比較友善的新選擇。
眾所周知,台灣客運業者經營維艱,雖然過去在主要知名景點也有班車路線,但經營方式卻跳脫不出「一般公路客運」的傳統框架(運輸業),缺少以遊客觀點來做規劃(服務業),諸如班次不佳(一天沒幾班)、誘因不足(未結合遊樂區門票作行銷優惠)、宣傳不夠(只公告於在地車站)、旅遊環境改變(景點不再吸引人甚或已消失)等因素,導致載客率偏低,最後多以停駛命運收場。以下僅就我所知,在早期約1970年代到晚近約2000年這段期間,曾經以觀光旅遊地為終點,而今已停駛的客運路線,列舉數條如后,供有興趣的讀者回味一番,說不定您也曾搭過:
●台北–瑞濱(經瑞芳,公路局直達車)
●台北–白沙灣(經淡水,公路局直達車)
●台北–墾丁(台汽國光號)
●台北–東勢林場(三重客運)
●台北–小人國(三重客運)
●台北–小叮噹樂園(經埔心牧場,三重客運)
●台北–六福村(由三重與新竹客運聯營)
●台北–日月潭(豐榮客運)
●台北–石門水庫(經板橋、土城、三峽、大溪,公路局)
●萬華–石門水庫(經板橋、新莊、桃園、員樹林,由台北與桃園客運聯營)
●萬華–樂樂谷(經板橋、樹林、三峽,海山客運)
●萬華–野人谷(台北客運冷氣車)
●北門–石門洞(指南客運)
●板橋-草嶺古道(台北客運)
●板橋-萬里(台北客運)
●板橋-烏來信賢村(台北客運)
●板橋-坪林茶葉博物館(台北客運)
●板橋-朱銘美術館(三重客運)
●板橋-舊金山總督溫泉(三重客運)
●樹林-野人谷(經板橋、台北、木柵、平溪、十分,台北客運)
●新店–原野樂園(經廣興里,新店客運)
●新店–原野樂園(經廣興里,新店客運)
●中壢–童話世界(新竹客運)
●新竹–石門水庫(新竹客運)
●苗栗–泰安溫泉(新竹客運成功號)
●苗栗觀光巴士(南苗總站出發,串聯香格里拉樂園、西湖渡假村、火炎山遊樂區,新竹客運成功號)
●苑裡–鐵砧山(苗栗客運)
●大甲–鐵砧山(苗栗、巨業客運)
●清水–谷關(經梧棲、沙鹿、大雅、豐原、東勢,豐原客運自強號)
●大甲–北港(經清水、沙鹿、彰化接中央公路,由公路局、員林與台西客運聯營)
●台中–東山樂園(由仁友與豐原客運聯營)
●台中–亞哥花園(由仁友與台中客運聯營)
●台中–東勢林場(巨業客運)
●台中–霧社(公路局直達車)
●台中–台灣民俗村(彰化客運)
●台中–鳳凰谷鳥園(台汽客運)
●台中–西湖渡假村(豐原客運)
●台中–阿里山(經彰化,台汽國光號)
●彰化–日月潭(經快官、草屯、中興、南投、集集、水里,由彰化與員林客運聯營)
●台南–關仔嶺(經烏山頭水庫、白河水庫、由公路局與新營客運聯營)
●新營–曾文水庫(經柳營、官田、新市、新化、左鎮、玉井,由公路局與興南客運聯營)
●高雄–曾文水庫(經岡山、路竹、台南、新化、左鎮、玉井,由公路局與興南客運聯營)
●高雄–阿里山(經台南,台汽國光號)
●高雄–雙流森林遊樂區(經屏東,台汽客運)
●宜蘭–五峰旗瀑布(台汽客運)
●台北–烏來(台鐵與公路局)
●竹南–獅頭山(台鐵與苗栗客運)
●台中–日月潭(台鐵與公路局)
●高雄–鵝鑾鼻(台鐵與公路局)
由於過去網路不普及,像我這種有點類似背包客要搭客運出遠門玩的人,對資訊的掌握並不容易,時刻表可能月月在變動,因此出門前多半得打電話到客運車站詢問。但實際情況可能更糟,現場到車站去看那面時刻表,或有班次臨時取消,就直接以膠布貼住,或有調整時刻,便以麥克筆手寫塗改,但改多了,新舊痕跡參雜,不但凌亂不堪,而且有看沒懂,我造訪過的車站中,新營客運義竹站(已拆)、協成客運麻豆站(公司已歇業)便是這般「襯襯採採」。
而客運司機抄捷徑的那段奇事,則是1992年前後,有一次從羅東搭乘宜興客運(當年仍叫「北宜客運」)前往圳頭,這班車依原本路線應該是要繞經宜蘭、金六結、員山等站,但司機大哥聽我說要到圳頭,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拐入田間不知名產業道路;我只知道這輛車的確是往圳頭方向開,但如何東繞西拐,至今我比對地圖還是沒搞清楚。十多年前,這家客運公司爆發勞資糾紛,宜興不再興,自此永久歇業,會有這樣的結果,我不感到意外。
下車推車的經驗就不止一回了,文內所述是大三那年,與同學從台中搭公路局到水里,再轉員林客運到東埔溫泉玩;由於出發前已連續數日豪雨,路況奇差,隔天由東埔返回水里時,員林客運老爺車就這樣出了狀況。
另一回則是1979年春假,唸大學時與別系同學一起遊中橫,我們搭的那輛公路局金馬號竟然在荒郊野外拋錨,由於事出突然,車停在路幅不寬的偏遠山路上,司機大哥只好請乘客一起下車將車推到路邊等待救援。就在大家討論要怎麼移車的同時,也不知從哪個鬼地方冒出了一群老伯伯,一起加入推車行列。只不過,當年的我們雖年輕卻力不盛,想說老遠跑出來玩還碰到這種倒楣事,所以推得有些心不甘情不願,哪知,怠慢的心態一眼就被這群老北北看穿,然後狠狠地斥喝我們一頓:「年輕人,沒用!以後你們怎麼反攻大陸啊?」說到這,我必須交代清楚當年的時空背景,那時「台美斷交」才沒多久,老北北會如此火大,各位應該可以理解了!還有,我後來才知,那群老北北是附近西寶農場裡的退役老榮民,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西寶農場」這個地方。現今回想,挨罵還真是活該,回到學校後,一起出遊的女同學都不太甩我們這群豎仔了。
坦白說,這些時刻表早就不合時宜了,但卻是我日後鑽研鄉土史料非常重要的另類線索。通常,搭火車是「線」的移動,搭客運則是「面」的拓展,若能再融入不同年代「時刻表」的演進,那就更貼近我心中三維空間深度旅行的概念了。
我對時刻表裡的數字符碼樂此不疲,透過班車排點與沿途路線站名比對,剝絲抽繭後,常可探索出許多有趣事物,像是豐原客運就曾從清水開了一條經台中港、梧棲、沙鹿往谷關的路線,一天一班,從它早出晚歸的排點與運用自強號冷氣車(類似台汽國光號,以前客運大多是沒有冷氣的普通車)的規格來看,便可知那是為了服務海線鄉親到谷關旅遊而開闢的,是名副其實的山海線班車。

另外像我小時候,公路局清水站曾有一條開往海水浴場的路線;外地人可能不知道,昔日的海水浴場(昭和7年〔1932〕開幕)就是現在的高美濕地,即便海水浴場隨著台中港闢建,導致泥沙淤積,沙灘消失,而於1976年走入歷史,但當時的「高美濕地」卻還沒成名。後來接手跑這條路線的巨業客運,在1990年代初期時刻表及營運路線圖中,仍沿用「海水浴場」四個字,這似乎也暗喻了「海水浴場」對清水人,特別是住在高美的鄉親來說,一直都是心中難以割捨的地標。歲月悠悠,滄海桑田,也可從時刻表裡窺出一二。我將這些手抄時刻表挑出其中較工整的幾張拿出來獻醜,惟字跡龍飛鳳舞,有礙觀瞻,所以就收錄在網誌最後面了。
很抱歉,這篇文章太過冗長,拉扯一堆,實在不好消化。最後還是要感謝我這位工作夥伴,由於她的一趟狼狽之旅,激發出我的創作靈感;十年過了,就不知她們再回味那趟武陵風雨行,會是餘悸猶存還是趣味橫生呢?
台中市觀光班車時刻表(1994年) |
台中市觀光班車時刻表(1994年) |
台汽客運基隆站時刻表(1991年) |
![]() |
台汽客運基隆站與瑞芳站(紅框)時刻表(1991年) |
![]() |
台汽、台北與新店客運新店站時刻表(1989年) |
台汽客運台中干城站時刻表(1991年) |
巨業、豐原與仁友客運台中站(部份)時刻表(1997年) |
豐原客運大甲站時刻表(1992年) |
豐原客運大甲站時刻表(1992年) |
豐原客運清水站時刻表(1992年) |
台汽客運清水站時刻表(1992年) |
巨業客運清水站時刻表(1992年) |
豐原客運沙鹿站時刻表(1992年) |
巨業客運沙鹿站時刻表(1992年) |
巨業客運沙鹿站時刻表(1992年) |
彰化客運中興新村站時刻表(1996年) |
魚池站(南投與員林客運)、日月潭站(台汽客運)、水里站(振昌與員林客運)、埔里站(南投客運)時刻表(1991年) |
台汽客運高雄南站時刻表(1994年) |
高雄客運旗山南站時刻表(1994年) |
難得好文! 可惜疫後別說是偏遠路線,連大台北公車都砍掉不少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賞譽,當年這些紀錄竟成為客運史的追憶素材,連我也始料未及。近年來地方客運急遽萎縮,主客觀因素都有,其中都會區捷運開通後,交通路網整合也會改變客運生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