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2002年海線鐵道一日遊紀行

從台北搭對號快車直抵彰化,回程坐上站站都停的電車,如倒吃甘蔗般,循線一一拜訪老驛站,完成一趟海線鐵道懷舊之旅。

  出外旅遊總是習慣隨身攜帶一本記事簿,將旅途中遇到的人事時地物記錄下來。日前,我重拾手扎,循著記憶軌跡,完成了一趟台灣海線鐵道懷舊之旅。

  海線,北起竹南,途經後龍、通霄、苑裡、大甲、清水、沙鹿、龍井、大肚等站,在彰化與山線會合。這段鐵路至今仍擁有五座木造(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追分)及一座磚造(清水)老驛站。

  由於海線班次稀少,行程規劃不易,我決定去程搭對號快車,體驗風馳電掣的速度感,回程則換站站都停的電車,享受「倒吃甘蔗」的樂趣。

  我自台北搭8:10復興號經海線往彰化。過了竹南後,左側窗外,乍見談文與大山站,瞬間被拋諸腦後。如果眼力夠好,過談文不久,在靠中港溪這一段,往左看,旁邊道路下方還遺留日治時期海岸線剛開通時的鐵道邊坡。

  而列車自龍港起便一路貼著台灣海峽疾駛,右望是碧海青天,左瞧還可在龍港與白沙屯間找到廢棄的舊海線隧道。

  過白沙屯後二分鐘右側見到了新埔站,過苑裡後五分鐘右側又見到了日南站,不久,列車橫越大安溪,右邊那座早期的鐵公路共用老橋,勾起了我兒時返鄉的溫馨回憶。

  火車過大安溪後,來到大甲,這可是海線大站,每班車都會停靠。再續行,跨越另一條跟大安溪很像的大川叫大甲溪,隨即甩過舊稱甲南(意指大甲溪南岸)的台中港站。這個小站名不符實(當地人仍慣稱甲南站),完全看不到七公里外的台中港,卻有一條非電氣化的貨運支線會通往港區,正因為如此,站內還留有今已罕見的臂木式號誌機,可留意右窗找找看。

  列車於清水停靠片刻,在車內左窗細看這個磚造小站,純樸典雅;隨後再行三分鐘便抵沙鹿,一個跟大甲同等重要的大站。

  車過大肚後三分鐘左側瞥見追分站,不久,同一側有一條鐵軌(成追線,指成功到追分)分歧出去,漸行漸遠,然後又看到另一條(山線)自遠處會合而來,這便是有名的成追三角線,連結山線與海線。

  列車過大肚溪橋後便滑進彰化市區,在準備靠站前,往右瞧,可看到目前已列入古蹟的扇形車庫,此刻約11:10。下車後當然不能錯過陳稜路一帶的彰化肉圓及貓鼠麵。

  回站搭12:46北上電車往追分(12:52到),買張「追分成功」硬票,蓋個紀念章,與熱情好客的站長閒聊追分歷史。

  隨後搭乘14:02電車在大甲下車(14:32到),買個芋頭酥,吃碗鴉片粉圓;由於時間充裕,順道經過鎮瀾宮,再到文武路上的大甲農會「稻米文化館」及「帽蓆文化館」參觀。

  接著在巨業客運大甲站搭15:58往通霄的車到日南(因該時段沒有理想的火車班次)。日南,這個火車迷收集硬票的大本營,站外有老樹相依,站內則有舊式軋日機與響燉(一種古老的鐵道警報器),古意盎然。

  然後搭16:58電車往新埔(17:15到),這是我認為海線最有風味的小站。步出玄關,大海在望,迎著鹹鹹淡淡的海風,目送夕陽西下,不禁也有「只是近黃昏」的淒迷感。

  再搭下一班18:02電車往大山(18:21到),霞光一路相伴,映照海面,與白天景致截然不同。暮色籠罩下的大山,候車室燈光昏暗,教我沉浸在時光記憶的氛圍中;站外,是個沒有霓虹閃爍的村落,安祥又寧靜。

  19:02往竹南的電車來了,僅六分鐘抵談文,空蕩蕩的月台,比起大山還冷清。我並沒有下車,直接坐到終點站,剛好銜接上來自山線的慢分莒光號,約19:30到新竹;此刻已飢腸轆轆,決定下車到城隍廟打個牙祭再回台北。

  喜歡懷舊風味的朋友,不妨也帶著訪古尋幽的心情,一起來探索海線鐵路的前世今生吧!

山海線鐵道路線圖

竹南位居縱貫鐵路山海線的北關,至今仍為一等站

站前廣場有一塊「驛頭」石碑

竹南,竹南站到了,要往海線各站的旅客請在本站換車

談文曾是海線貨運大站,早年附近有許多瓦窯廠,盛產的赤瓦便是從這裡運出

目前為無人看守的招呼站,徒留空蕩蕩的候車間

火車旅客以在地通勤學生為主

不論晝夜,只剩日式木造站房與孤寂的月台長相廝守

談文站南下剛貼近中港溪處,苗9線下方的道路邊坡是日治時期海岸線剛開通時遺留的鐵道路基,目前火車走的路段已北移

此路段已接近中港溪出海口,潮差大,風沙猛,加上是砂岸地形,施工難度高

據當地阿伯說,日治年代的鐵道邊坡是動用罪犯來修築

大山站木造站房相當有懷舊味

早年也曾是海線貨運大站,有名的後龍西瓜多從這裡運出

木造站房,尚可見到斑駁的夯土牆

反賄選標語紅布條讓大山站一夕成名;空蕩蕩的站房沒人「買票」,是因為怕「犯法」?

高架化的後龍站完全沒有火車站的姿態。小時候還有印象它是木造平房,但與談文、大山等和風式造型不同,站前的中華路是以前的台一線省道

站前的豐春醫院造型特殊,立面仿巴洛克建築,卻有個日式黑瓦,它是後龍最早的醫院,也是苗栗縣第一任衛生局長蔡咸陽的故居

列車自龍港起便一路貼著台灣海峽疾駛

日治時期興建的舊海岸線白沙屯隧道群

廢棄後的隧道群荒蕪甚久,近年來已整修成人行步道,可一窺隧道內的紅磚砌拱結構

第一白沙屯隧道北口上方的「過港貝化石層」石碑

白沙屯附近有許多西瓜田

如果班次挑得好,還可以欣賞美麗夕陽

新埔是海線最有風味的小站

站房造型與大山站雷同

離海岸很近的小站

日南站是出了名的舊式硬票大票倉

古樸的售票窗口

打印在車票上的舊式軋日機(左)與硬票(右)

滿是斑駁的海岸線大安溪舊橋,早年是鐵公路共用橋

從大安溪舊橋遠望鐵砧山

大甲是海線客運量最多的大站

大甲站前的繁榮街景

裕珍馨是大甲知名的糕餅店

鎮瀾宮是地方信仰中心

台中港站原名甲南,因興建台中港貨運支線而改今名,但這兒離港區還遠,附近人口也少,是一個名不符實且站場「很大」的「小站」

沒有對號快車停靠的二等站(等級同海線的大甲、沙鹿站)

台中港站以貨運為主,多為載運雜糧的穀物斗車

臂木式號誌機目前在西部幹線已十分罕見(左),這輛工程維修車經常在海線鐵道神出鬼沒(右)

海線鐵路海拔最高點在甲南,南下列車過台中港站後,便沿著橫山西緣一路下坡進入清水市區

列車橫跨「石瀨頭橋」(圖中紅橋),形成有趣的橋中橋

清水站頗具特色的磚造建築

車站後方有幾口大魚池,那是1935年中部大地震後日本人就近挖的,主要是想利用挖出的土方施以鋼筋水泥來重建站體

沙鹿站前市井熱絡

莒光號曾經是對號列車停靠沙鹿站的主力車種

有一陣子,大肚站也曾經搭上吉祥車票熱潮,有人買「大肚-成功」硬票來祝賀求子順利

保有木質原色的追分站

與羅慶煌站長相見歡

控管行車安全的古董閉塞機是追分站的站寶

追分站是許多考生最喜歡來的海線小站

「追分成功」吉祥車票在2000年打響了這座小站的知名度

右側單線為成追線,左側雙線為山線,遠方的海線隱約可見

來到彰化不可錯過的扇形車庫

返程路過新竹站下車















城隍廟夜市是打牙祭的好地方

竹塹城迷人的夜景

2002年西部幹線南下對號快車時刻表

2002年海線北上非對號列車時刻表


【本文曾刊載於2002-08-02/中國時報/旅遊周報;「扇形車庫、召喚火車迷」主題版則刊載於2003-09-25/中國時報/旅遊周報
==============================================================
Inspiration

  這篇舊作發表於20028月,彼時島內的鐵道旅行已逐漸蔚為風氣,台鐵也開闢所謂的觀光列車,諸如20012月啟航的花蓮觀光列車(79、80次,台北經北迴線往返花蓮)、同年9月的溫泉公主號(原花蓮觀光列車延駛,台北經東部幹線往返知本)、同年11月的墾丁之星(12次,台北經西部幹線往返枋寮)20038月的南迴之星(38次,高雄經南迴線往返台東)

  前述列車為了迎合觀光旅遊導向,除車廂外觀(彩繪)與內裝設施重新改造外(附掛餐車、客廳車或商務車),同時也結合了旅行業者規劃的套裝行程,只不過台鐵扮演的角色仍停留在傳統的「負責運送」,屬定期列車,固定車廂編組與時間班表,沿途擇大站停靠供旅客上下車後,便直駛終點站。經多年蛻變,當今(2022) 定期行駛的觀光列車只剩「環島之星」(12次,每日兩列分別由台北出發逆時針和順時針繞行台灣一圈)與「藍皮解憂號」(58985899次,每日枋寮經南迴線往返台東)。

  20088月,台鐵推出了「郵輪式列車(Cruise style train)」,模仿國外郵輪長時間停泊站點,讓旅客有充裕時間下車遊憩,再回原車繼續上路,類似包車概念。郵輪列車屬不定期列車,價格較親民,行程也多元,有單日(如台鐵自辦的「山海線1日遊」)與兩日以上行程(委由旅行社包辦),迄今仍深受一般民眾青睞。

  目前台鐵最高檔的觀光列車當屬「鳴日號」,除了大獲好評的外觀設計,還有時髦舒適的內裝空間。最大亮點就是旅行社精緻的套裝行程與包裝行銷,主打五星級服務與最尊榮體驗,但價格不菲。未來台鐵還將仿效國外,打造更頂級為「福爾摩沙寢台列車 」觀光列車

  回顧這篇舊作,以今天視野觀之,行程安排略顯倉促。當年郵輪式列車還沒誕生,也沒有以海線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列車,只能利用台鐵定期運轉班次來串聯規劃(內文時刻均為2002年資料),算是典型的自由行玩法。

  如此緊湊的一日遊,受限於班次與出站後的步行範圍,不得不對一些車站或景點做取捨我必須坦言,一趟下來流於走馬看花,難有深度體驗,除非您是抱著「這回先匆匆探路」「下回再慢慢品味」,或「拼命三郎」想完成「人生壯舉」之類的目的(比方說搭「環島之星」24小時內環島一圈),不然,以當今漸趨完備的鐵道旅遊資源來看,個人其實不太推薦這種「行軍式」的玩法。

  當然,若想「自助」而不想「跟團」,那不管是幾日遊,都得事先做足功課,雖相對費時,但也不是全然沒收穫。有一些火車熱愛者,便是藉由這樣的摸索過程,更貼切掌握台灣鐵道的現況,更深入體會鐵道世界的底蘊,更充分享受鐵道鑽研的樂趣,諸如班次的規劃可否採進退折返?每個路段的亮點在左窗或右窗?

  附帶一提,內文照片大部份並非那趟火車之旅所拍,事出有因。當年數位相機剛上市,本以為高科技會帶給我更多便利,卻因用慣了底片相機,對數位相機還不熟稔,上路後才發現帶去的記憶卡容量太小,於是調降畫素與尺寸來因應,結果上傳到電腦後才發現影像很糟,想來殘念

  「鐵道」之於「旅行」,既可以是主題,也可以是交通工具。搭火車遊寶島,我看到的不只是車窗外的風景,還有車窗內的眾生相。最後,謹以在臉書上曾寫過的一篇小文《搭火車看眾生相》期許每位熱愛火車的朋友,都能藉由鐵道旅行來拓展您的人生新視野。


搭火車看眾生相

   200051日我到南部出差,當年高鐵還沒孵出來,多得搭台鐵;從台北下去,路途遙遠,所以出差前一天會有啟程假。

  抵達柳營時,剛好碰到一群護校女生放學,從她們的言談舉止,可以感受到一股青春氣息。而月台上那座古樸的木造候車亭,也透露出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小站。我猜,此刻應該是小站一天裡最熱鬧的時段。

  匆忙間,隨意抓了一位女同學,請她幫我留下這張身影。真不好意思,我好像常幹這種事,但運氣也很好,幾乎是受者不拒,南部特有的人情味,總教我這個北部都市佬感動不已。

  EMU500電聯車來了,我跟著她們一起搭這班車北上,我的目的地是下一站新營,僅5分鐘車程。我回憶那天,是先從台北搭自強號到台南,然後再搭好幾趟的通勤電車北上,沿途在隆田、林鳳營、柳營,上上下下。

  現今高鐵很便捷,南北生活一日圈不再是夢想;「快」是高鐵的優點,但生活中有很多價值,是要在「慢」中才可以享受得到。有了高鐵,許多人便失去搭台鐵的樂趣,我總覺得搭台鐵會讓人覺得更有價值感,這種價值感不是高鐵的高票價所能買得到。

  搭台鐵區間車,乘客很熱絡,他們不止閒話家常,也交換生活經驗,沒有距離;搭高鐵,少有人主動表達善意,大家深怕別人進入自己的空間,人與人的距離雖不大,心裡的距離卻很遙遠。台鐵的列車長可能會與你聊聊天,高鐵的列車長卻多半匆匆走過你身邊,就像狂飆300里的車速,一閃而過。

  年輕時,好幾次會刻意到沙鹿坐火車,先是到站前的飲食攤吃大碗排骨飯,然後跟一群不認識的工人或老農搭普通車北上,他們身上提著大小工具,似乎是要去幹活,令我欽佩又尊敬。在台鐵區間車上,我總能從平凡的百姓臉孔看見台灣人奮鬥的精神。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這張21年前的舊照讓我有感而發,與大家分享。

 (2021/05/01發表於個人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