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典藏阿里山

五十年前的一趟家庭旅行,因為母親中途抱病而變調,所幸,父母親為了不掃我們孩子的興,行程照舊……

  這疊泛黃的紙張,多年來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那不是什麼傳家之寶,只是我第一次跟隨家人到阿里山遊玩的心情典藏。

  1975年夏,父親憑著當時少有的旅遊資訊,包括一張由旅行社提供的交通住宿及阿里山賓館的簡介,規劃了那趟旅行。五天四夜,論規模,相當於今天出國級觀光,在我年少的記憶裡,那是家中的一樁大事。

  當年,父親自己開車,沒有高速公路,南北距離益形遙遠。第一天先花四個小時到台中。第二天遊鹿港小鎮及員林玫瑰花園,夜宿溪頭。第三天赴嘉義,然後搭中午一點半的中興號小火車上阿里山。第四天下山後遊吳鳳廟,夜宿關仔嶺泡溫泉。第五天再到北港朝天宮燒香祈福,穿越西螺大橋,走海線在清水祖厝稍作停留後返抵台北。

  這趟旅程最教我銘心鏤骨地,是前往阿里山的那一天。時值盛夏,午后南瀛烈日當空,一到嘉義,母親突感身體不適,疑似中暑。猶記得當時,父親面色凝重,心憂如焚,想說,車票旅館都訂好了,人生地不熟,怎麼辦?還能去嗎?

  我和妹妹滿臉惶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依稀印象中,父母親曾討論是否要取消行程趕回台北,還是立刻找當地診所看醫...... 可是,我又很模糊地憶及,父親行色匆匆地找遍西藥房買藥的情景。總之,最後我們還是上山了,如今回想,應該是他們怕掃了小孩遊興而做出這樣的決定吧!

  那是我第一次搭小火車上阿里山,企盼已久;看到母親抱病陪遊,父親在旁照料,心情五味雜陳;車窗外的青山綠水,或許真如課本所説,令人神往,但我卻無心觀賞,一路只默禱母親能趕快戰勝病魔。

  火車氣喘吁吁地在傍晚時分抵達終點,趕緊攙扶母親虛弱的身子到下榻的阿里山賓館,那是當年阿里山上最高級的旅社。

  天黑的晚,窗外雲海在霞光映照下,波詭濤譎,神秘又美麗,然而,看在我眼裡卻有著極度不安,心中一直掛念著母親病情。那晚,真不曉得是怎麼撐過的。

  次日拂曉,天還未亮,父親便打起精神帶著我和妹妹上祝山看日出,母親則留在旅館休息。

  據說,阿里山日出是以跳躍姿態衝出雲端的,那是人生難逢的奇景。但我已不記得那天的太陽是怎麼冒出來的?是否有讓人心情療癒?我只知道,從「觀日樓」看天空不再需要仰望,眼前即是氛圍,一種藏在歲月裡的底片曝了光的氛圍。

  回到旅館,母親醒了,經過一夜調養,燒漸退,氣色好些,還問我們外頭好不好玩,令大家寬心不少。

  用完早餐後,全家一起遊神木、逛姊妹潭,只不過,母親應該都是拖著疲憊身心陪我們玩到底,因為,晚近幾年,當我再細翻那些老照片時,才發現母親的身影很少。或許是心境使然,冷寂、蕭瑟、淒美,是阿里山留給我的第一次印象。

  走筆至此,看到這幾張懷舊物──父親當年規劃到阿里山遊玩的親筆手札、台灣旅行社提供的交通住宿價目表和阿里山賓館簡介,想起五十年前的那段往事,一股心酸,不禁湧了上來。

  父親當年費心草擬的行程手札,歷歷在目,一筆一劃、一點一滴,彷彿歲月痕跡,瞬間都已化成遙遠的追憶。回首來時路,方知天下父母心,阿里山再怎麼巍峨,也比不上舐犢情深啊!

阿里山森林鐵路中興號從嘉義站發車

車窗外的美景,令人神往,但我卻無心觀賞

旅館外的雲海在霞光映照下,美麗又詭譎

第二天拂曉到祝山看日出

看完日出回旅館稍事休息

我、妹妹、父親三人在「永結同心」留影

我與父親在「姊妹潭」留影

我與妹妹在「妹潭」留影

我與妹妹在神木(左);父親在「三代木」留影(右)

父親、母親與妹妹三人在「四姊妹」留影,這是母親阿里山唯一的一張照片,可惜我把它拍糊了

下阿里山後前往關仔嶺溫泉,隔天順遊「水火同源」

父親當年規劃到阿里山遊玩的親筆手札

旅行費用約1萬元,折合現在約3萬4千元

台灣旅行社提供的小火車時刻與住宿價目表

「台灣旅行社」是台灣第一家「公營」旅行社,隸屬於當年的台灣省政府交通處

台灣旅行社提供的阿里山鐵道旅遊地圖

阿里山賓館是阿里山最高級的旅店

阿里山賓館有專車可搭至祝山看日出


【本文曾刊載於2008-04-11/中國時報/浮世繪】
==============================================================
Inspiration

  1970年代,出國觀光不盛行,國內旅遊剛起步。活動範圍若不出台北市區,像動物園、植物園或新公園,那只能算「遠足」;跨過淡水河、基隆河或新店溪,跑到觀音山、陽明山或碧潭等郊區,那便稱「郊遊」;再遠一點,如桃竹苗,當天來回,那才叫「旅行」;更往中南部下港走,非得住上一夜,可稱是「渡假」了。五天四夜阿里山之旅,論規模,相當於今天的出國級觀光。

  父親那張親筆手札,對我來說,太珍貴了。上頭記載了每天的旅遊行程,深深觸動我的心。除了阿里山外,我也想藉此將其他景點所憶及的點點滴滴,盡可能地曾經走過的足跡給倒帶還原;同時也從百寶箱裏挖出早年流行「玩到哪就買到哪」的景點徽章,一起補述在我的部落格內,留下紀錄,也留住回憶。

   ※    ※    ※    ※    ※

  628日學校期末考剛結束,下午我們從台北出發前往台中。還記得當年去程是走山線,得沿著彎彎曲曲的縱貫公路行駛,而且鄉間路段只有中間兩線道才有柏油路面,花上四個多小時才會抵達目的地。比較有趣的是,行車途中常遇見對向來車好幾輛會跟我們閃大燈,示意前方有警察在抓超速,這種通風報信的默契,在那個沒有科技執法的年代,開車的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狀況。當晚我們住台中教師會館,宮殿式外觀,設備稱不上豪華,但簡樸乾淨,價錢公道通常到台中,如果不住親戚家,我們就住這兒。因會館位處通往南投的幹道旁,可以看見多條公路局班車密集穿梭,往中興新村、南投、水里、埔里,偶爾若能巧遇開往日月潭的金馬號,還會興奮好一陣子。

  629日一早,先到鹿港參觀民俗文物館。這是辜顯榮的宅邸,館內有不少隔間,跟迷宮一樣,後進很深,可一直通到屋後的鹿港大街中山路,中間一進還有個樓井,陽光從上方透射而下,一種詭譎的氣氛,好像在探險。接著由鹿港跨福鹿橋,經溪湖來到員林,一路鄉間田野風光,小火車軌道時而左、時而右,給我無盡延伸的暇想空間。參觀了玫瑰花園,那是國內第一家推廣玫瑰花的園藝中心(現已不在)。當然,玫瑰香總不敵園外的蜜餞香,想必妹妹一定有要求買包「鹹酸甜」。下午前往溪頭夜宿,由於路標不明,在進入竹山市街還一度迷路。

  630日清晨享受清新的森林浴。神木、大學池、孟宗竹林,都有我們的足跡。為了趕下午的小火車上阿里山,我們很早就離開。不過,狀況來了,中午到嘉義後,由於時值盛夏,山上與平地溫差頗大,母親突然身體不適,經些許折騰後,仍決定上阿里山。

  71日上午遊阿里山,下午搭13:00的小火車下山,約16:30抵嘉義。父親取車後,中途在吳鳳廟停留參觀,再續行到關仔嶺夜宿,順便泡泥湯,洗淨一身疲憊。

  72日一早先到水火同源、大仙寺玩,路況奇差,都是顛簸崎嶇的碎石路。附近枕頭山有一處石灰石礦場,可見載運礦石的空中纜車自頭頂凌空而過,是印象比較深刻的特殊景觀。經過山腳下的白河水庫時,下車拍了幾張照,此地小名「仙草埔」,原本以為有仙草凍可以吃,後來發現這裡賣的仙草都還不是「食物」,是尚未熬煮過的「植物」。約莫中午經過嘉義市區,轉進北港,燒香祈福,保佑一路平安。到了西螺大橋,遇午後西北雨,滂沱一陣,暑氣全消,但車速得放慢。續沿1號省道經彰化走海線,在清水阿嬤家稍作休息,吃過晚餐後隨即北返,到家已近午夜時分。最後一天走了約350公里,對父親來說,長途駕駛是一項能耐大考驗。

   ※    ※    ※    ※    ※

  另外要附帶一提的,還有那張「台灣旅行社」的旅遊資訊。「台灣旅行社」前身是日治年代「東亞交通公社台灣支部」。光復後,該社由台灣省鐵路局接收,並改組為財團法人「台灣旅行社」,經營項目包括火車票代售、餐車、鐵路餐廳等鐵路局相關附屬事業。1948年再改組為「台灣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省府交通處,為公營旅行業,除原有之鐵路旅行服務外,亦拓展至航空機票、國際旅遊和國民旅遊業務,堪稱執台灣旅行業萌芽階段之牛耳。右圖是早年「台灣旅行社」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

  在我人生印記中,父母親總是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父親,身為一個高中老師,拼手抵足,憑著自己的力量,用辛苦賺來的積蓄,買了一部車,帶領全家周遊台灣。在我眼中,父親是一位無可取代的旅遊達人。

  歲月如梭如今,短短一年不到,父母鶼鰈情深,相繼離世,謹以這篇舊作追思我最摯愛的雙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