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送便當 滿載青春一籮筐


父子有緣同校,這是當年那個理三分頭、穿卡其服、戴大盤帽的我始料未及的。

  屈指一算,高中畢業至今也已三十三年,大兒子成了我師大附中的小學弟,我念三年,他念六年,三年國中,三年高中。父子有緣同校,這是當年那個理三分頭、穿卡其服、戴大盤帽的我所始料未及的。
1976年攝於圖書館(左二為筆者)

  念高三的大兒子,之前為了準備學測,放學後都會留校看書,晚餐則由家人輪流送便當,我常加班,這檔事多落在老婆身上。

  某個周日中午,兒子依例到校看書,老婆親自下廚作羹湯,看我難得清閒,問說要不要幫忙送便當?

  「哦,那還有什麼問題,能替『學弟』服務是我的榮幸!」

  「什麼榮幸,那是你應該做的,是給你一個修補親子關係的機會。」

  老婆這麼虧我,還真不是沒道理。曾經,大兒子讀小學時,我唯一(也是最後)參加過的一次學校家長會,竟糊塗到連他念哪班都搞不清楚,走錯班沒發現也就算了,還熱心自願當粉刷教室的志工爸爸,更差點繳了有點小貴的班費(所幸當天忘了帶錢包)。回家後才知跑錯班級,害兒子好幾天不敢去學校,我這個老爸也沒臉去粉刷,落得不堪回首。

  有了前車之鑑,這次送便當,老婆是叮嚀再三:「一二○五班,新民樓五樓,左側有電梯,進信義路校門後左轉沿往國中部那條小路一直走……」平常是大路癡的老婆,居然成了我的GPS,就怕事沒辦成,親子關係愈補愈大窟。

  那天,我提著熱呼呼的便當,伴著喜孜孜的心情沿著仁愛路前行,並沒如老婆指示走信義路,因為我知道從仁愛路進附中後門離家較近。

  怎知,當年那扇被我「征服」多次,攀爬了三年的後門,不但假日深鎖,還換上無敵鐵金剛般的厚實門面,就算身懷飛天遁地的超能力也派不上用場;想爬倒非比登天還難,而是門前站了一位隔壁副總統官邸的警衛,他用很異樣的眼神,非常盡職地瞪著我…… 

  等著立功求表現?很抱歉,我可不想用這種方式上報搏版面。

  倒是其旁有個小到不行的旋轉門,雖用鐵鍊栓住,但可一窺遼闊如昔的後操場。我駐足片刻,想起當年在後門擺攤的蛋餅伯,兩餅一蛋、兩蛋一餅隨你配,那是附中人共同的記憶啊!

  可望不可及,只好繞一大圈,從外圍巷道走信義路正門。整條信義路正在挖捷運,開腸破肚,視覺景觀亂糟糟,直到見著那熟悉的校門始驟然回神。

1977年代的附中生活一瞥
  才踏進校園,三十多年前老附中的場景便一點一滴浮現腦海──「東樓晨曦、西樓夕照、南樓響板、北樓狂沙」;車床年紀比你老爸還老的工藝教室;可沿著牆邊矮櫃看上半圈報紙的木造圖書館;解剖青蛙被嫌力道太輕的科學館;寒流來襲還得優游其間的游泳池;歷史悠久卻沒田徑跑道的前操場,與只有跑一千五才驚覺它有夠大的後操場……

  還有,滿口鄉音不知所云害我上課直打瞌睡從此種下「菜英文」的英文老師;NM個排列組合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習慣兩手插口袋故作權威狀的數學老師;擅長跳躍式教法又喜歡點名提問讓我上課神經緊繃的物理老師;滿腦子元素週期表即便因材施教還是無法讓我理解為什麼的化學老師;明知我弱不禁風鉛球無法擲出拋物線又故意讓我出糗的體育老師;長髮飄逸下課常被我們團團圍住故意問一些明知已懂的師大女實習老師;三不五時檢查服裝儀容講話中氣十足罵人不帶髒字的軍訓教官……
那些年,我在347班的日子

  當然,這都已成過去式,眼前所見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老教室被一幢幢嶄新建物所取代,獨留月滿「西樓」供依戀。髮禁解除後,每個學弟妹看起來活潑可愛許多,哪像我們,三分霸氣、七分老氣。

  唯一不變的是,自由開放的校風猶勝以往,最震撼的畫面,莫過於男女同學並肩念書(這比較常見),或大方牽手逛校園(這就只是偶遇而已);哇!殊不知,「招收女生」可是當年我們對學校最夢眛以求,卻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伊人來」的遙遠「德政」。
  
  「爸,今天怎會是你來送?幹嘛用跑的?要不要休息一下?」
  「我沒跑,是你媽說有電梯可搭,哪知今天假日沒開,只好爬樓梯上來,五樓耶!你們教室怎麼那麼高呀!」我上氣不接下氣地這麼回應,「快吃吧!飯都涼了。」兒子用一種感恩又略帶悲憫的眼神,將便當接了過去。

  回家路上,我高唱附中搖籃曲,感謝老婆小孩給我機會,讓我重溫青春歲月;只是,想起孩子們在多元複雜的教改制度下,反須承受比我們當年更重的壓力,也不免要替他們感到心疼啊!


學測考完了,1205班人去樓空

晚近時期的附中校園

可會是下一個「五月天」

招收女生,附中不再是和尚學校

自由開放的校風猶勝以往

快吃吧!飯都涼了

孩子,有吃飽嗎?

畢業前夕全班大合照,背景老校舍如今已拆除(後面第二排,右一為筆者)


【本文曾刊載於《講義雜誌》2010六月號;《附友會刊》2015四月】
本文黑白舊照片均翻拍自師大附中1977級畢業紀念冊
===============================================================================

Inspiration

  

  日前,大兒子邀我四月十四日一起回母校唱校歌,坦白說,第一時間還真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原來,再過幾天就是附中六十五週年校慶,母校要號召萬人回校唱校歌,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退休後,我常到附中操場運動,昨天特別繞到教室區看了一下,想瞧瞧兒子所言到底是真是假。沒錯,學校已將歌詞高掛在新民樓外牆上,我看了也不自主地哼了三遍,一點也不厭倦,旋律實在好聽!

  回來後查了一下資料,校歌創作於黃澂校長時代。由於歌詞第一句是「附中附中我們的搖籃」,也使得校歌常被附中人暱稱為「搖籃曲」。聽說,附中人是出了名的愛唱校歌,甚至在國家音樂廳的校慶音樂會也以校歌當作安可曲,重複23次而不休。畢業舞會最高紀錄甚至出現連唱348次的場景;最誇張的是,附中校歌也出現在某知名KTV連鎖店的歌本中。  

  附中的累進班號編制在台灣獨一無二,每屆新班均依序往後編;附中畢業的校友,只要一碰面,就像約定成俗般,總是先互報班號,因為,藉由「班號」,總能讓附中人在漫長時空中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對於附中精神的維繫也有無可取代的功勞。我高中347(1977年畢),大兒子高中1205(2010年畢),父子班號竟已由三位數跨越到四位數,班距之大,只能長嘆一聲---歲月不饒人!


  這篇文章是兩年前的舊作,自從兒子高中畢業後,我就不再為他送便當了;不過,從「送便當」到「唱校歌」,再度串起了我與兒子間的一段附中緣,這回,我不只要感謝老婆小孩,還得感謝母校給我機會,讓我重溫青春歲月;原來,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是多麼幸福榮耀的一件事啊!

 
  師大附中,生日快樂!

2 則留言:

  1. 同學我331,今年70年回學校沒?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意亮兄好,我347班,原來我們是同一屆啊,至今畢業剛好滿40年,應該有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共同回憶。70年有事沒回去,但三不五時會回去理個髮,順便看看後門有沒有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