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畫冊,意外現身;如今再翻閱,字裡行間盡是溫馨滿滿地回憶,而烙印在書頁上的童心童語,彷彿也刻劃出孩子一暝大一寸的成長軌跡,歷歷在目。
難得冬陽高照,許久未曾曬書,也趁勢整理了一下書櫃。
無意間,翻出了這本小畫冊,那是大兒子唸小三時,老師出的暑假作業,請家長與小孩合力編一本故事書。
顧不得全身已汗流浹背,空間有多凌亂,忍不住先把正事擱置一旁,便將就著席地而坐,逐頁翻閱起;即便它外觀已略顯陳舊,捧在手上卻如獲至寶。翻著,翻著,時光就像迅速逆轉的倒帶機,將我捲入歲月洪流裡……
坦白說,當年看到這份作業,心裡不免先滴咕了一番;孩子連筆都拿不穩,字也寫不好,還要編一本書,談何容易!
不過,不滿的情緒,很快就被我自己給撫平了;因為,我想起孩提時期的我,為了圓夢,曾「虛設」一家出版社,編出六本只賣給自己的「絕版書」,那可是年幼時吃了秤砣鐵了心,付諸行動才得以完成的天真壯舉哩!於是,那年暑假,我硬是擠出些許時間來陪兒子,喔!不,應該是說,兒子陪我,重溫了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那求好心切的怪癖,難以斷根;為了讓兒子的處女作看起來像一本書,我先構思好整體樣貌,並預留插畫空間及文字配置。
接著,便是要面對主題的選擇;我問兒子,每天睡覺前最喜歡聽的床邊故事是什麼?他思索片刻後,覺得『糊塗情報員』最有趣,這頗符合他日後偏愛推理的個性,故事題材便這樣敲定了。
至於內容,也是全書最核心的部分,則考驗著父子倆的默契。不瞞各位,我有好幾篇所謂的床邊故事,都頗具「自我」催眠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早就忘了當初是怎麼瞎掰的,初始回想,委實如拼圖,有一搭沒一搭的,反倒是兒子,靈感一來,文思泉湧,真可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後,竟像在編一齣連續劇,細水長流,差點無法收尾;總之,風格流於無厘頭,他開心便好。
為避免塗塗改改,壞了版面,我請兒子先將文稿擬好後,再謄到書上,這部分由他自己來。而插圖,則考慮他對畫畫技巧較生疏,便由我先手繪圖稿,再交給他著色。當然,一本像樣的書似乎也不能沒有推薦序文,但總不好由父子倆往自己臉上貼金,這就委請媽咪操刀了。小兒子也沒閒著,出版社名稱是他想出來的,因為書皮是剪裁自他不要的玩具樂器紙盒,上頭有小雞破殼圖案,故取名『雞蛋出版社』。最驚豔的是,整本書的封面與裝訂,也顧及到門面,經過一番腦力激盪後,竟還煞有介事地以精裝本出刊。
就這樣,一本畫冊在全家通力合作下也蹭著蹭著給它誕生了。印象中,新書一「出版」,在兒子班上傳閱了許久才拿回來。
小小畫冊,被我珍藏十二年後,意外現身,如今再翻閱,字裡行間盡是溫馨滿滿地回憶,而烙印在書頁上的童心童語,彷彿也刻劃出孩子一暝大一寸的成長軌跡,歷歷在目。
只不過,歲月飛逝,明年即將大學畢業的大兒子,早已翱翔在自己的海闊天空裡,而小兒子也已邁入高三,卻被禁錮在沉重的考試枷鎖中。我不知道,這段曾經熟悉卻差點被我遺忘的歲月軌跡,是否也會伴隨著孩子們一起長大?
或許,他們還略略記得,但興致全然缺缺,十足無感。
或許,他們已早早忘卻,任憑再怎麼「低頭」用力去想,依然不及臉書留言來的有印象。
或許,或許是我想太多了,何妨就讓這本小小畫冊當作是我這個退休老爸度過人生空巢期最大的心靈慰藉吧!
==============================================================================
Inspiration
我還清楚記得大兒子在襁褓之年的模樣。
他曾是個氣喘兒,病情發作時,總教我們心疼不已,特別是在梅雨季及秋冬之際的好發期,三更半夜突然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於是,家裡那台醫療用噴霧器及支氣管擴張劑便成了他最親密的朋友。
他曾是個氣喘兒,病情發作時,總教我們心疼不已,特別是在梅雨季及秋冬之際的好發期,三更半夜突然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於是,家裡那台醫療用噴霧器及支氣管擴張劑便成了他最親密的朋友。
那無疑是照顧他最辛苦的人生階段;在當時,總是怎麼看,都是別人的小孩長得快,自己的小孩卻好像特別慢。不過,日前重溫這本畫冊後,讓我強烈感受到自己的孩子不但長得飛快,而且還快到跟我之間已有段距離了。
這距離,主要來自我與他對某些事物的觀點出現歧異,說穿了,就是代溝;有時,父子倆會為了一件小事而爭辯到面紅耳赤。
「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話早在我唸國中三年級時,當時我們的級任導師洪敬義先生就常掛在嘴邊,藉此鞭策同學。多年後,我為人父,一度也拿這句話來訓勉自己的小孩;直到晚近,我始體認到這句話其實還滿諷刺的,因為,即便孩子很努力想往前衝,要展現「一代勝過一代」的實力給我們看時,我們卻無法給他們一個表演舞台,更無法許他們一個連自己都不敢面對的未來。
從升學制度的搖擺折磨、就業市場的競爭激烈、實質薪資的年年倒退、買房居家的遙不可及、扶老比率的節節攀升、人為開發的環境崩盤,核電墳場的恐怖異境、到國家財政的債臺高築……,想想,這一代小孩也有夠倒楣的,他們竟得承受比我們那個年代更嚴峻的生活壓力。所以,話說「一代不如一代」,該自省的,可能不是他們,而是我們,是我們掏空了資產,製造了災難。
走筆至此,不免想起了唐朝詩人杜甫曾在《北征》長詩中述及一段他與孩子間的親情互動: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爺背面啼,垢膩脚不襪。」
「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見爺背面啼,垢膩脚不襪。」
「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杜甫流離失所多年後,終得返家,但因生活貧困,平日最疼愛的小孩,營養不良,臉色蒼白,還打著汙垢的赤腳,一見到老爹,就只曉得哭,這情景看在杜甫眼裡,總覺得自己沒給孩兒一個安穩成長的環境,才遭致如此,內心愧疚不已;而當孩子們黏著他一邊問東問西,還一邊沒大沒小地拉扯他的鬍鬚催促快點回答時,此刻,孩子雖又髒又吵,但想起那段被叛軍俘虜押至長安的受難日子,反覺得有孩子在身旁吵鬧竟是一種甘心的享受。
現今時空背景與杜甫年代不同,自無法兩相比擬,但是當我看到自己的小孩,因長期成為教育改革下的白老鼠,將來畢業出了校門後又得面臨日益險惡的大環境時,卻也會不自主地如同杜甫般,心生同情且感到不安。
即然無法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則努力替他們營造一個快樂的童年,或許相對容易些,很慶幸,這點我不敢說做得頂好,但自認沒交出白卷。
而世代間因成長環境的差異衍生對事物見解的不同,在所難免,我若悟得了杜甫的親子觀,則下次再與孩子們辯到氣呼呼時,就得趕緊提醒自己,調整一下心情,也試著去享受與他們鬥嘴的幸福感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