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如果有人問您:「台灣有幾個縣市(直轄、省轄市)?」多數人只稍屈指一算,或許都會答對;但如果再追問:「台灣有幾個鄉鎮?」那恐怕就啞口無言難以回答了。
我第一次聽到「台灣319鄉鎮」這個「詞」,是在1989年任職國科會期間,參加某次的「行政院管考協調會報」,會中在討論一個類似「扶植地方特色產業」的列管案,計畫目標出現了「一鄉鎮一特色」這幾個字(確切字眼忘了,差不多就是這概念),我才知道台灣有319個鄉鎮。
不過,政府作風較為保守,也不太懂得如何「行銷」,民眾多半無感。直到2001年,天下雜誌推出《319鄉向前行》活動,透過「鄉鎮護照」設計,讓國人到每一個鄉鎮旅行時,就蓋一個紀念章來見證自己的「愛台」程度,成功帶動全民行腳熱潮。許多人因此而喜歡到各鄉鎮走透透,「319微笑台灣護照」也成為搶手燒貨。
這篇遊記是2004年6月,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中國時報聯合主辦的「台灣特色產業尋寶趣」徵文活動入選作品。活動目的大抵也是延續《319鄉向前行》的理念,邀約大家一起來推薦台灣鄉鎮具有特色的地方產業。
因為是《旅遊版》,內容要「通俗易懂」,且受限文長300字,所以只能「蜻蜓點水」,無法「精益求精」,遂在myblog補述一二。
記得唸大學的1970年代末期,曾去過水里一帶遊玩,不管是搭火車或公路局,多數人都是在水里下,然後各依不同的目的地在此轉車。印象中,火車站高居在街頭最上方,顯得冷清,反而是不遠的員林客運總站,有人氣多了。
「樂山者」可能會轉搭員林客運往南到和社(由此轉進阿里山或玉山)或東埔溫泉(由此轉進八通關上秀姑巒山),也有可能一早搭材車走丹大林道(往七彩湖)、人倫林道(往巒大山)、郡大林道(往郡大山)。這些運木材的大貨車,穿梭在深山與小鎮間,是水里獨有的特色。
至於「樂水者」,就會轉搭公路局或員林客運往北前往日月潭。那時從台中到日月潭已經有公路局金馬號直通了,經過霧峰、草屯、省府、南投、名間、集集、水里,路途有80公里遙,中間會在集集站讓旅客下車休息十分鐘(類似以前的頭份、楓港站),全程2小時,雖頗為耗時,但不想轉車的人還是會搭這個。但從南部過來要去日月潭的人,還是得先搭火車到二水轉集集線。是否還記得二水車站第二月台上,那塊題有「往觀光勝地日月潭,請在本站轉車」的石碑;其實,從二水搭火車並無法直抵日月潭,還是必須在水里下車,再轉巴士進去。注意了,是在水里下車而不是終點車埕站下車。
相較於水里位居輻輳之地,當年的車埕就這樣被孤立遺忘了。它只不過是「集集線終點」的代名詞,連旅遊指南都不會提,也就談不上什麼「打卡景點」,所以沒受到外地遊客青睞,包括我。
在水里人眼中,車埕曾經是振昌木業的「國度」,風光一時,有人戲稱是「振昌村」。1980年代林業政策改變與環保意識抬頭,振昌於1987年宣布停止伐木後,車埕聚落便像個「棄嬰」,沒人關照。
.jpg) |
作者自繪水里鄉車埕附近地圖,1973 |
車埕去過幾次,第一次是1993年,帶著才周晬之年的大兒子搭集集線前往。火車穿過山洞後抵達終點,幾乎沒什麼人出入。遠方已廢棄的木材廠,依舊頹圮蒼涼。由於列車停靠三分鐘後,隨即要駛回二水,我們為了搭原車返回,只能短暫逗留。
2003年因公到南投出差。在縣府與農會產銷班陪同下,搭著公務車繞進車埕一圈。還記得車埕酒莊才剛開幕不久,除了在那裡就業務需要,瞭解當地農產品流通狀況外,因行程緊湊,也沒多留。
最近一次則是2010年利用國旅休假,剛好碰到集集線隧道和路線改善工程,龍泉到車埕間停駛,所以那次是開車前往,除了深入車埕聚落外,也順探鄰近的大觀發電廠與日月潭工事鐵道舊跡。
年少時曾好奇不解,集集線旅客大多在水里就下光了,那下一站終點車埕是為何而設?它舊名「外車埕」,難道還有「內車埕」?會在哪?2010年那次走訪時,終於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865.jpg) |
日治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1934 |
依歷史文獻記載,「車」埕最早有「車」經過,是1911年便已存在的「埔里社輕鐵線」(完工日期可能更早,待查),它是一條手押台車線,運糖、運貨也載客。從埔里製糖所經大林、魚池、槌子寮、五城、車埕(約略今131縣道),然後再經水里、集集、名間,接續明治製糖的二水線。車埕剛好是進出山區的重要中繼站,有許多台車停靠於此,車埕之名於焉而來。
後來日本人為了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從縱貫鐵路二水站舖設一條運送器材的鐵路,經濁水、集集、水裡坑、外車埕至門牌潭,其中二水至外車埕於1922年完工營運(即今集集線),也兼營載客。當時的身份仍屬「私鐵」,業主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1927年才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收購為「官鐵」)。此時,車埕除了有原本的「小」台車外,還多了一種軌距與縱貫線相同都是1,067mm的「大」火車。
事實上,整個工程範圍縱深極長,包括相關的水社壩、頭社壩與武界壩,要在如此險峻的溪谷引水築壩,施工難度非常高。為了讓機具能深入電廠工地,由外車埕延伸至門牌潭的鐵路也在1923年完工了,軌距同樣是1,067mm,但因屬工程專用,並未對外營業。
門牌潭位置即今「大觀發電廠」,是位於水里溪的一處小彎潭,因潭邊有一塊如墓碑狀的岩石,俗稱「墓碑潭」,後改名「門牌潭」。相對於外車埕的寬闊,此地深入險峻溪谷,算是所謂的「內車埕」。此外,施工單位利用外車埕較平坦的河谷腹地,堆放大量器材,並架設流籠站(約今「木業展示館」位置),利用索道串聯手押台車與電氣台車,輾轉將機具運往最遠的武界山區。
浩大的電廠工程一波三折,終於在1934年完工,外車埕至門牌潭鐵路順勢拆除,車埕這個「大工寮」隨著工人與機具的撤離,急速沒落。而埔里糖廠原本的台車線因維修成本高,加以公路開通,也於1954年陸續拆盡,整個聚落更形凋敝。
車埕宛如「空城」,一度沉寂多年,直到1958年木業鉅子孫海標得丹大林區第八林班採伐權,在車埕投入巨資,設置包括貯木池、製材廠、集成材廠、木屑炭廠在內的振昌木業公司,同時興建倉庫、宿舍、餐廳、福利社、理髮廳,讓車埕聚落成為振昌重地,再現活絡。聚落內家家戶戶幾乎都是振昌員工,集集線鐵路也成為運送木材的主要動脈。
孫海(1917~1979)這位商賈,出生於雲林口湖鄉,年幼貧困,但他日後的創業過程卻相當傳奇。據說他唸完私塾後,跟著同鄉一起出海捕魚為業,但他覺得海上風險大,也談不上什麼技術,於是棄海入山,開始經營林班。最初是以900元為資本,在玉山前山標獲一處林班,販售木材,之後又設立「振昌木材行 」,開啟了他的木材事業。
孫海不但是個精明能幹的生意人,也是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慈善家,捐資蓋國小教室禮堂,興建貧民住宅給窮人住,設立森林學院培育林業人材,也投入許多地方建設,諸如修築丹大林道民和村路段(孫海路),籌設振昌客運解決山地交通。
更甚者,為響應政府鼓勵民間投入國家重大建設,還曾考慮獨資打通「東西投花公路」,從南投水里到花蓮鳳林(省府早在1966年即有此踏勘計畫),這儼然就是日前備受爭議的「國道6號延伸花蓮」案「始祖版本」。姑且不談當年政府財力的拮据、工程技術的難度,以及欠缺對生態保育的思維,單就此事,便可一窺孫海的雄心壯志,也難怪許多人會以「海頭仔」來尊稱他。
來提一下振昌客運,1968年成立之初,以僅有的3輛大客車風光上路,行駛唯一路線《水里–地利》(今台16線),全程16.5公里。事實上振昌在上路之前,也面臨路權問題,其中頂崁(進出水里街頭)至苗圃(進出丹大林道入口)路段,原係員林客運所有,員客最初並不同意振昌行駛,後經鄉民向省議會陳情,才獲得解決。
該路線位於偏遠山區,依1976年行車資料顯示,班次不算少,平均1小時會有一班,水里發末班車甚至是21:15,發車水準比現今部份都會區路線還高。不過,山路狀況不佳,遇雨中斷,車輛耗損極大。
到了1985年左右,適逢台灣林業逐步退場,振昌公司力圖轉型,這條路線終因營運不佳,於1991年轉手改名為「東原客運」,但也只剩1輛破舊老爺車在跑,且經常無故停駛,最後因安全因素,竟落到客車被抵押並吊銷牌照的窘境。停駛對沿線居民通勤通學造成嚴重影響,經省府協調,暫由台汽客運支援。只是後續又不斷更迭業主,從1993年的東明客運,1997年的環台客運,到1998年的豐榮客運接手至今,這條路線一路走來,就如同當年的丹大林道,「崎嶇坎坷」啊!
集集線在公路並不十分發達的年代,仍維持不錯的風光局面,甚至在1957年南投縣議會還曾提案,建議台鐵利用原本的輕便台車道路基,將集集線延長鋪設到埔里,後來台鐵答覆無法負擔過大工程經費而落空。另於1972年亦有提案,要求集集線列車由二水延駛至台中,當時台鐵以台中二水間路線容量已飽和為由擱置再議,直到1974年5月25日起才首次加開台中往返水里各一班次(該班次維持多久不詳)。又因木材與香蕉是集集線運輸大宗,早年都是以蒸汽火車牽引混合列車行駛,除兩節客車外,其餘皆為貨車。1972年初,為了商旅之便,改為客貨分開行駛,客車也改為藍皮柴油車。

只不過,隨著公路建設大舉開拓,乘客不斷流失,集集線虧損累累,台鐵內部已有拆除之議。1991年台鐵一口氣拆掉東港線與東勢線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集集線。當省府宣佈集集線將於1991年7月1日停駛時,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注,經民間多方爭取保留,並力促轉型為觀光鐵道後,同年8月1日起台鐵開駛了台中車埕間定期班車,每天往返共計6班次,乘客反映稱便,集集線鹹魚翻身。
到了2011年,為方便旅客在高鐵台中站轉乘,以台中或彰化為起迄的往返班車,共計多達25班次。2014年起,為因應其他支線載運量提升(如深澳線串聯平溪線),原本的DRC1000柴油客車吃緊,多數班次又回復到二水車埕間到發。2017年起,則為配合前瞻計畫中的「田中支線(台鐵田中站至高鐵彰化站)」核定通過,遂再將集集線5個班次改從田中到發,算是宣示性的「熱身」排點。
目前台鐵集集線因正在進行隧道及邊坡改善工程,僅行駛二水至濁水間,濁水至車埕則採公路接駁。由於全線通車預估得到2025年底,停駛期間甚長,故最新2024年版火車時刻表特別將鐵公路接駁時刻也一併列出,這是以往時刻表所罕見的。這陣子想搭集集線火車到車埕玩的朋友,得多留意交通資訊。另車埕木業展示館因2023年底廠商租約到期,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利用新廠商進駐前,封館整修中,目前暫停營業,未來會再開放。
對啦!這篇徵文活動入選作品,沒有稿酬,但主辦單位會致贈小小禮物,台中大甲先麥芋頭酥或南投中寮植物染禮品。我收到的是芋頭酥(由主辦單位選定),我非常滿意,一盒12個,兩天就吃完了。奇怪,他們怎麼知道我是甜食控啊!最後,列出幾個年份的時刻表,可大致看出每個階段的排點演進,供有興趣的鐵道迷玩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